西安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西安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西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

201535

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62.75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3.94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42.94万人,占51.3%;女性人口419.81万人,占48.7%,性别比为105.51(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全年出生人口8.70万人,出生率为10.11‰;死亡人口4.71万人,死亡率为5.47‰;自然增长率为4.64‰。城镇人口626.44万人,占72.61%;乡村人口236.31万人,占27.39%。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815.29万人,比上年增长1.0%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2]GDP5474.77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55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37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3054.85亿元,增长9.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8%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883.4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1  20102014年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8%。新建住宅销售价格上涨3.7%

2  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度

1      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5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

全年财政总收入1019.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83.76亿元,增长16.3%,其中,营业税下降10.4%,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3.4%15.5%26.2%。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1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70.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40.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3.6%,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2.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下降0.9%

二、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51.46万亩,比上年下降2.9%;油料播种面积7.01万亩,下降8.6%;蔬菜播种面积101.56万亩,增长1.7%;棉花播种面积0.37万亩,下降85.7%。全年粮食产量175.61万吨,比上年下降4.1%,其中,夏粮88.05万吨,增长5.3%;秋粮87.56万吨,下降12.0%

2    201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52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95.28亿元,增长11.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293.58亿元,增长8.9%;重工业增加值901.70亿元,增长11.8%

3  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累计同比)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倍,金属制品业增长11.9%,汽车制造业增长1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1.9%。六大高耗能行业[3]增长9.4%,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0.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5.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9.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0.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5%,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下降11.1%

3    2014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89.8,比上年提高26.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768.18亿元,增长10.1%。实现利润总额176.24亿元,增长13.4%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73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全年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540家。

4  20102014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03.98亿元,比上年增长1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824.53亿元,增长15.2%;农户投资79.45亿元,增长0.2%

5  2014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累计同比)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75.15亿元,比上年增长2.7%;第二产业投资1261.70亿元,增长28.3%,其中,工业投资1205.53亿元,增长38.8%;第三产业投资4487.68亿元,增长12.2%

4    2014年重点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76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房屋施工面积12422.10万平方米,增长18.8%,房屋竣工面积1533.70万平方米,增长92.8%

5     2014年房地产开发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2.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88.61亿元,增长12.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4.29亿元,增长13.5%。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2635.62亿元,增长13.4%;餐饮收入额237.28亿元,增长6.0%

6  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累计同比)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5.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4.7%,化妆品类增长10.7%,金银珠宝类增长8.8%,日用品类增长3.6%,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6%,书报杂志类增长0.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3.0%,通讯器材类增长16.9%,家具类增长12.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1.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6.1%,汽车类增长12.6%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1534.54亿元,比上年增长37.7%。其中,出口734.62亿元,增长39.7%;进口799.92亿元,增长35.9%

在进出口总额中,加工贸易进出口916.8亿元,增长1倍,占进出口总额的59.7%;一般贸易进出口385.9亿元,下降7%,占进出口总额的25.1%

主要进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582.6亿元,增长48.3%;进口656.6亿元,增长49.1%。农产品出口22.2亿元,下降25.6%;进口5.6亿元,下降3.4%。矿产品出口17亿元,增长11.1%;进口47.8亿元,下降6.9%。纺织服装出口14.3亿元,增长22.4%;进口0.4亿元,增长21%

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03个,批准合同外资25.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7.03亿美元,增长18.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4.20亿吨,比上年增长12.9%。货物运输周转量623.41亿吨公里,增长9.4%。旅客运输总量2.57亿人次,增长6.8%。旅客运输周转量309.11亿人公里,增长8.1%

6  2014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7  2014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213.90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4.9%,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70.52万辆,增长20.7%

全年邮政业务总收入21.39亿元,比上年增长20.8%。电信业务总收入135.67亿元,增长3.1%。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306.6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025.32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4]638.96万户。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0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5%;旅游总收入950亿元,增长17.1%

八、金融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5315.3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2%。人民币存款余额15166.78亿元,增长10.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698.15亿元,增长6.4%。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1878.89亿元,增长16.3%。人民币贷款余额11668.14亿元,增长16.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516.78亿元,增长8.2%;中长期贷款余额8685.74亿元,增长17.6%

全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交易总额18874亿元,比上年增长46.9%。年末全市拥有上市股份公司31家,上市总股本356.33亿股,总市值4228.80亿元。年末股票市场累计开户数18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7%

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50家,其中,财产险23家,人寿险27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125家。全年保费收入219.40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4.18亿元,增长17.8%;人身险保费收入145.32亿元,增长4.2%。全年支付各类赔款给付104.39亿元,比上年增长57.0%,其中,财产险、人身险分别为41.7142.6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9%31.0%

九、教育、科技、文化和体育

全市普通高校63所,在校学生90.53万人,毕业生23.95万人,另有研究生培养单位43个,在学研究生8.85万人,毕业生2.41万人;普通中学421所,在校学生42.57万人,毕业生14.54万人;小学1257所,在校学生53.79万人,毕业生8.29万人。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99.98%99.80%

全年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404项,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专项21项。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71家,支持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项目23个。全年技术市场交易额530.53亿元。申请专利量47134件,专利授权量16723件。

全市博物馆108个,公共图书馆15个,群众艺术馆2个,文化馆14个,文化站182个。地市广播电视台2座,县级广播电视台6座。

全年举办各类群众体育展示表演和竞赛活动共计260项次,体育社团举办和承办体育赛事300项次,其中,国际性和全国性赛事40项次。新建城市社区全民健身器材配送工程91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7个,社区全民健身路径31个。全市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6920名。已有晨晚练点1600个,健身气功站点198个,在册练功人数6118人。

2014年,我市培养输送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内各项比赛获得金牌19枚、银牌16枚、铜牌28枚。

十、卫生和社会服务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555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81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60万人,其中,执业(含助理)医师2.48万人。卫生机构床位5.11万张。

全市提供住宿的法定社会服务机构132个,共有床位2.2万张,年末收养人数1.4万人。年末城市低保对象4.0万户、7.5万人,发放低保金4.2亿元;农村低保对象4.9万户、15.2万人,发放低保金4.1亿元。4718人纳入农村五保供养[5],发放供养金3580.6万元。全年救助城市医疗困难群众4.4万人次;救助农村医疗困难群众17.0万人次。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00元,比上年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462元,比上年增长11.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4%

年末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17.70万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84.5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49.4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42.86万人,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98.72万人。年末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人数407.18万人,实际参合率99.21%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完成市政公用设施投资352.80亿元。新建人行天桥12座,建设公交港湾80处,新建改造绿地广场60个。

全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好于国家二级标准(良好)以上的天数211天。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32微克/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0.4%;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47微克/标立方米,下降17.5%;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147微克/标立方米,下降22.6%。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55.2分贝,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68.0分贝。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1330起,死亡205人,受伤453人,经济损失3578.49万元。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和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对相关数据进行了修订。

[3]六大高耗能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4] 3G是指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rd-generation,简称3G),3G移动电话用户是指报告期末在计费系统拥有使用信息、占用3G网络资源的在网用户。

[5] 农村五保供养是指老年、残疾和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村民,在吃、穿、住、医、葬方面得到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6] 安全生产事故包括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农机事故和工矿商贸事故。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物价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进出口数据来自西安海关;利用外资数据来自市商务局;铁路运输数据来自西安铁路局;公路运输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民航运输数据来自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机动车数据来自市车管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局;电信数据来自中国移动西安分公司、中国电信西安分公司、中国联通西安分公司、陕西铁通西安分公司;旅游数据来自市旅游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营业管理部;证劵数据、保险业数据来自市金融办;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市科技局;艺术表演团体、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博物馆数据来自市文物局;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卫生、新农合数据来自市卫生局;社会服务、低保和五保供养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城市建设数据来自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环境保护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