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和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果断出手,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陕西省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化危为机,砥砺奋进,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势头,全市经济整体表现为生产较快回升、内需持续扩张、效益不断好转、物价总体稳定、民生加速改善,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719.10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0.38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1148.77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1459.95亿元,增长15.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32351元,比上年增长13.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3%,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2.1%,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0.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0.7%。

二、农 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28.69万亩,比上年减少1.62万亩;油料播种面积8.59万亩,与上年持平;蔬菜播种面积94.83万亩,增加1.82万亩;园林水果种植面积71.08万亩,增加6.77万亩。全年粮食产量218.20万吨,较上年增长1.8%,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夏粮产量102.98万吨,下降2.8%,秋粮115.22万吨,增长6.2%。

全市农用机械总动力261.61万千瓦,比上年下降3.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73.18万亩;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77.6万吨,增长1.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2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5.33亿元,增长17.0%,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79.32亿元,增长12.9%,重工业增加值546.01亿元,增长18.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365.33亿元,增长20.7%;工业产品销售率97.5%。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15.43,比上年提高22.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51.77亿元,增长46.2%;实现利润156.55亿元,增长46.7%;实现税金95.22亿元,增长45.2%。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27.83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37家。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17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3.2%。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24.5万元/人。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96.34亿元,增长28.9%;商品房销售面积1256.02万平方米,增长63.0%;商品房销售额488.55亿元,增长53.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00.13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其中,城镇投资2367.58亿元,增长32.5%;非公有制单位投资1277.31亿元,增长31.5%。

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4.46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投资482.30亿元,增长30.4%,其中工业投资441.57亿元,增长24.0%;第三产业投资1860.82亿元,增长33.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96.34亿元,增长28.9%;商品房销售面积1256.02万平方米,增长63.0%;商品房销售额488.55亿元,增长53.8%。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013.32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42.8%。各类房屋竣工面积1527.91万平方米,竣工率16.3%。共有2071个城镇建设项目建成投产,项目建成投产率72.6%。

全年“四区两基地”和国际港务区完成投资761.49亿元,比上年增长40.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0.5%。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249.79亿元,增长19.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31.33亿元,增长18.8%。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228.83亿元,增长20.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28.69亿元,增长14.6%;其他行业零售额23.60亿元,增长14.1%。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9.7%,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1.8%,书报杂志类增长15.0%,日用品类增长13.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9.5%,通讯器材类下降9.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6.9%,金银珠宝类增长21.2%,汽车类增长46.1%。

六、对外贸易

全年进出口总额72.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出口33.30亿美元,下降25.1%;进口39.25亿美元,增长52.8%。

分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47.7亿美元,下降8.3%;加工贸易进出口20.4亿美元,增长55.6%。分经营主体看,国有企业进出口31.6亿美元,下降7.3%;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1.6亿美元,增长22.7%;私营企业进出口19.2亿美元,增长5.3%。

主要进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21.4亿美元,下降8.8%;进口24.8亿美元,增长45.2%。农产品出口2.8亿美元,下降24.9%,进口0.2亿美元,下降41.7%;矿产品出口2.5亿美元,下降69.1%,进口5.4亿美元,增长99.3%;纺织品出口1.7亿美元,下降11.1%;进口311万美元,增长27.6%。

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5个,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9.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19亿美元,增长6.2%。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10.60亿元,比上年增长5.0%。

全年交通运输总周转量477.1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4%。其中,铁路213.79亿吨公里,增长2.8%;公路253.40亿吨公里,增长10.9%;民航9.93亿吨公里,增长1.9%。

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258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5%,货物发送量614万吨,增长1.6%;公路客运量25271万人次,增长9.0%,货运量29986万吨,增长11.3%;民航旅客吞吐量1529万人次,增长28.3%,货物吞吐量12.69万吨,增长8.4%。

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10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邮政业务收入8.10亿元,增长14.6%;电信业务收入95.13 亿元,增长 13.7%。

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386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0%;国外游客67.29万人次,增长6.5%。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97.40亿元,增长22.1%,其中外汇收入3.9亿美元,增长8.6%。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年财政总收入398.84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1.40亿元,增长24.6%,其中,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29.9%、20.5%、10.1%和11.0%。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76.85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0.97亿元,增长19.0%;教育支出39.24亿元,增长19.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54.24亿元,下降6.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4.35亿元,增长39.0%;农林水事务支出17.38亿元,增长56.3%;环境保护支出5.17亿元,增长60.2%。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622.9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0.7%。其中,企事业存款余额3123.75亿元,增长39.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25.29亿元,增长22.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不含国家开发银行)4539.7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6.9%,其中,短期贷款1168.25亿元,增长12.7%;中长期贷款2928.57亿元,增长52.4%。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9121.40亿元,比上年增长12.4%;现金支出884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货币净回笼278.66亿元,比上年增长2.3%。

全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13841.70亿元,比上年增长85.8%。其中股票成交额13096.47亿元,增长106.7%;基金成交额71.74亿元,下降4.2%;债券成交额11.58亿元,下降15.2%。年末全市有上市公司22家,上市总股本115.27亿元。年末股票市场累计开户数147.5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0.5%。

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36家,保险机构424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88家。全年保费收入122.11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5.90亿元,增长33.9%;人身险保费收入96.21亿元,增长17.2%。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25.15亿元,比上年下降3.0%。其中财产险、人身险分别为12.61亿元和12.5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8%和下降14.3%。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270项,其中实施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14项,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25家,支持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11家,科技示范乡镇11个,实施重大区县工业科技引导项目11个。全年争取国家、省资金2.06亿元。全年技术市场交易额 35.60亿元。全年申请专利量12772件,专利授权量 4706件。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和办学机构6507所,在校学生306.20万人,教职工19.98万人。其中研究生培养单位46个,招收研究生2.49万人,在学研究生7.24万人;普通高校49所,招生18.84万人,在校学生63.22万人,毕业生15.04万人;高中阶段学校(包括普通中专、技工学校、成人中专、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等)429所,招生18.46万人,在校学生49.25万人;普通初中259所,招生10.14万人,在校学生32.27万人,毕业生11.56万人;小学1666所,招生7.84万人,在校学生52.52万人,毕业生9.96万人;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机构)835所(个),招生15.97万人,在校学生46.88万人。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99.96%和99.61%。全市教育人口326.18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41.73%。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艺术表演团体11个,公共图书馆14个,文化馆182个,文化站182个,博物馆49个。全年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569场次。全市拥有电视台2座、广播电台2座、广播电视台6座,电视人口覆盖率和广播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8.41%、99.37%。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532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16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68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97万人;卫生机构床位3.49万张。

全年举办各类群众体育展示表演和竞赛活动250项次,参与群众达到200万人次。全年建成4个免费开放的全民健身广场。全市拥有体育场(馆、所)4830个,面积1664.37万平方米,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1.8平方米。全市已有社会体育指导员6200名,全民健身路径440套,晨晚练点1600个,健身气功站点92个。成功举办了西安市第十四届运动会。我市输送的运动员在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上获得4.5枚金牌、4.5枚银牌。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常住人口843.46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35.77万人,占51.7%;女性人口407.69万人,占48.3%,性别比为107(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全年出生人口8.47万人,出生率为10.08‰;死亡人口3.74万人,死亡率为5.63‰;全年净增人口5.94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45‰。城镇人口581.40万人,占68.93%;乡村人口262.06万人,占31.07%。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81.67万人,比上年增长1.2%。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63元,比上年增长24.7%;农民人均纯收入6275元,增长20.4%。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2.4%,农村为35.8%。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28.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57.0平方米。

全市新增就业人数10.5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6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1.3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3%。全市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人员71.22万人。

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2.42万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0.0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27.4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04.11万人,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81.95万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人数达382.39万人,实际参合率96.77%,覆盖面为100%。

全市福利企业112家。全年共发行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8.02亿元。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354.77亿元,比上年增长45.3%。新增人行天桥6座,建设公交港湾98处。新增城区集中供热面积776万平方米。完成工程造林19.77万亩,新建改造绿地广场66个,新增城市园林绿化面积486万平方米。实施85个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安置项目,安置房累计开工面积97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87万平方米,安置回迁3209户、10799人。建成农村公路1351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0850公里。乡镇、行政村、自然村通水泥(油)路率分别达到98.64%、92.68%、68.78%。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年好于国家二级标准(良好)以上的天数304天,比上年增加3天,创有记录以来最高水平。全年建成并投入运行污水处理厂5家,全市污水管网总长度1054公里,污水处理能力达到95万吨/日,比上年增加25万吨/日;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与上年持平,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值比上年下降4%。全市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55.1分贝,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 68分贝。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4225起,比上年增加87起,上升2.1%;死亡586人,比上年减少5人,下降0.9%;受伤2264人,比上年减少208人,下降8.4%;经济损失3128.91万元,比上年增加326.92万元,上升11.7%。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增加值为现价,增加值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