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临空经济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初探

西安临空经济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初探

西安地处我国地理中心,是联通欧亚、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战略地位。2018年4月25日,国家发改委、民航局正式批复设立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这是继郑州、青岛、成都、重庆、北京、上海、广州、长沙、贵阳、杭州、宁波之后,国家层面批复的又一临空经济示范区。本监测指标体系从临空经济的内涵出发,通过构建合理的统计口径范围和监测指标体系,科学全面准确反映西安临空经济的发展现状、质量效益、集聚效应等,为西安临空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一、临空经济的概念与提出

历史上,随着机场客货吞吐量增大,越来越多航空公司在机场设立基地和分支机构,随之带来航空运输相关产业的大量聚集,如航空公司运营基地、航空配餐、飞机维修、航油、航材企业等,但机场本身土地有限,因此,部分航空运输产业必然向机场周边布局,这就是临空经济的发端。

临空经济,是以航空运输(人流、物流)为指向的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形成具有自我增强机制的聚集效应,同时不断引致周边产业的调整与趋同,这些产业在机场周边形成经济发展走廊、临空型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及各类与航空运输相关的产业集群,进而形成以临空指向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有机关联的独特经济发展模式,这种以航空货流和商务人流为支撑的经济就称之为临空经济。

国际上对于临空经济基本理论的研究源自于上世纪90年代末。航空商业研究专家约翰.卡萨达提出,航空运输是继海运、运河、铁路和公路运输之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五冲击波的“五波理论”观点,预测未来航空运输的“蝴蝶效应”会影响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在我国,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允春教授最早开始就符合中国国情的临空经济区规划进行系统性研究。

通常来说,临空经济区的概念包含了三个层次:首先,它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由于机场对周边地区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影响,出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聚集,从而产生了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新经济现象。其次,它暗含了一系列相关产业。临空经济区以发展临空产业为核心,包括先导产业和相关产业。相关产业如:配套服务、传统的制造业、物流配送、商务餐饮、住宅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最后,它具体指某一地理位置。临空经济区以机场为地理中心,沿交通沿线向外发散式扩张,它具体存在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

二、西安临空经济发展现状

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规划总面积144.18平方公里,分为机场核心区、临空科技及军民融合片区、航空物流发展片区、生态文旅片区、商贸及创新发展片区、文化会展和都市生活片区六大板块。

(一)战略定位

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是以空港枢纽为依托,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以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并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为特征,吸引航空运输业、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重点围绕“港-产-城-人”4个方面,将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为“‘一带一路’国际航空枢纽、临空经济创新发展高地、绿色智慧宜居宜业魅力空港、中外人文交流开放门户”。

(二)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西安市位于我国地理中心,是联通欧亚、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2小时航程可覆盖我国75%的领土和85%的经济资源,3小时航程可覆盖我国所有省会和重要旅游城市,开辟航路航线、开展联程联运的条件便利。目前,航空高端带动、空铁公轨相互衔接的“空中放射状”和“陆上米字形”现代化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区位交通条件极其便利。

2.机场地位突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西北地区最大、北方地区第二大机场,是中国民航局规划建设的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和国内重要的航空港以及国际定期航班机场。截至2019年底,机场和近70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建立了业务往来,运营 370条航线,通达国内235个城市,其中国际航线88条,比上年增长44.7%,境外航班通航2991架次,增长19.9%;全年旅客吞吐量达到 4722.07万人,增长5.7%;货邮吞吐量完成 38.19万吨,同比增长22.1%,增速位列国内十大枢纽机场第一。

3.功能配套丰富。已建成进境食用水生动物口岸、进境水果口岸、进口冰鲜水产品口岸、进口肉类口岸、进口药品口岸等五个指定口岸;拥有陕西西咸保税物流中心、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外向型产业承载平台;建成投用临空产业园、自贸大都汇、航投大厦、和颐酒店、枫叶国际学校等高端功能配套设施,产业承载能力、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4.临空产业集聚。示范区拥有西北最大的航空总部基地,国航、东航、南航、深航等13家航空公司区域基地集中落户;聚集了飞机维修、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物流运输等领域的138家企业,总资产2200亿元的海航现代物流总部入驻;引进东航-赛峰起落架维修、科荣达APU维修、绿地国际会展中心、海航技术部附件维修、梅里众诚生物疫苗等世界500强项目,临空高端产业链不断完善。

5.腹地支撑显著。 西安是国家重要的航空航天产业、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业基地,集聚了三星、美光、华为、中兴等一批临空指向性较强的领军企业。西安作为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具有吸引航空客流的先天优势,对临空经济支撑作用巨大。

6.优势政策叠加。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空港功能区是目前国内较大的空港型自贸片区之一。国务院批复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依托,打造更大辐射范围和集聚能力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提出在对外航权谈判中支持西安机场利用第五航权。民航局和陕西省签署的合作协议中,明确提出要制定优惠和倾斜政策,加快建设全国领先的新型航空城。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三个经济”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支持空港新城航空货运物流和物流金融发展,为示范区进一步聚集航空资源提供有力保障。多项政策叠加为临空经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政策优势。

三、临空经济统计体系的确立

(一)统计范围

根据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2019-2035)确定的产业方向,即以加快发展“三个经济”为指引,按照“坚守主业、瞄准高端、严把准入”的原则,重点发展“航空枢纽保障业、临空先进制造业、临空高端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因此,将西安临空经济的统计范围界定为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辖区内,从事先进制造和以航空运输业为龙头的高端服务业的市场主体。

(二)选择指标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设置的指标可以全面反映临空经济的基础情况。

2.可行性原则:指标的选择易于数据的采集,具有可操作性。

3.连续性原则:基本指标的设置应当具有连续性,便于历史时期数据的比较。

4.前瞻性原则。指标的设计既要能够达到反映现状的目的,同时又要具有前瞻性,要用长远的眼光来反映临空经济发展趋势。

(三)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及具体内容

以《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2019-2035)》确定的重点领域为主线,从反映共性、凸显特性两方面出发,按照发展基础、枢纽建设、发展规模、经济效益、集聚发展5个方面设置指标体系,共计30个监测指标。

1.发展基础:设置了西安地区年末常住人口数、生产总值、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人均绿地面积、公共交通通达线路数、地铁通达线路数、星级以上酒店数量、固定资产投资额等8项指标,反映临空经济区位经济优势及发展潜能。

2.枢纽建设:设置了航线条数、全货运航线条数、全货运航空公司数、境外航班通航架次、通航城市个数、国际通航点等6项指标,反映临空经济枢纽建设。

3.发展规模:设置了临空经济总规模、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旅客吞吐量、货物吞吐量、大型国际会议会展及文化活动数等6项指标,通过经济总量指标,从绝对量上反映发展状况。

4.经济效益:设置了临空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规上单位劳动生产率、规上单位成本费用利润率、规上单位总资产收益率等5项指标,反映临空经济效益水平。

5.集聚发展:设置了入驻航空公司个数、临空经济单位个数、临空经济从业人员、世界500强企业个数、年营业收入过亿元以上企业数等5项指标,反映聚集发展情况。

西安临空经济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注:指标体系中除西安地区年末常住人口数为全市口径外,其余指标均为临空经济示范区内口径。

(四)总量指标的数据测算

普查年份:按照西安临空经济统计范围,对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辖区内,从事先进制造和以航空运输业为龙头的高端服务业的企事业单位的基层报表数据进行汇总、测算取得。

非普查年份:规模以上单位根据报表数据汇总取得;规模以下单位根据普查年度规下单位所占权重进行推算。

(五)数据质量控制

一是相关性分析。对企业上报质量对比分析,如果存在奇高、奇低现象,需审核调查口径是否完整,是否存在漏项和高估问题。对新增单位(无同期数)单独处理,不计入汇总增速

二是趋势性分析。对汇总和推算结果进行数据结构和历史数据比较,分析趋势是否合理,结构是否衔接。

三是验证数据协调性。分析名录库单位数量、从业人员变化等,检验增加值等总量指标的协调性。

四、结语

本文只是对临空经济统计监测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阐述,关于目标值的确定、指标权重的确定及监测评价方法的选择有待进一步研究,后续的监测评价和分析研究更为关键。

总之,临空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涵盖了以航空运输(人流、物流)为指向的产业的各个方面, 2019年,咸阳机场获批第五航权,面对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探索临空经济发展新路径、新模式,推进绿色发展,培育壮大临空特色产业体系,推进军民融合,深化示范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互动和协同发展,把西安临空经济建设一步一步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