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如何填报统计报表----工业统计报表(二)

工业总产值、主要产品产量及产值填表指南

需要关注的重要指标

一、工业总产值

涵义: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内容: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在制品自制半成品期末期初差额。

原则:(1)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均应包括在内。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

2)最终产品的原则:凡是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如果企业有中间产品(半成品)对外销售,那么对外销售的这部分半产品也应视为企业的最终产品。

3)工厂法原则:即以法人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工业总产值,是其报告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价值量。

计算步骤:(1)收集资料。包括:入库单、出库单及会计核算资料,确定产品的生产量、销售量、销售价格、销售额等。

2)确定行业小类。根据产品种类及国民经济行业划分标准确定行业小类。需要注意:产品分属不同行业小类的,需要根据不同的产品分别确定行业小类,并分别计算产值。

3)成品价值计算: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报告期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多产品企业,按照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规模的各类产品分别计算后相加求和。

4)加工费收入价值计算。根据收取的加工费相关凭证取得,按不含税价格计算。注意区分来料加工和只收取加工费两种情况。

5)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计算。根据会计“自治半成品在制品”科目取得。若会计产品成本换算中不计算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成本,则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不计入产值。若期末期初差额为负值,则按负数计入产值。

注意事项:

1)注意区分工业总产值与主营业务收入、工业销售产值,不能互相代替。

2)工业总产值数据偏小情况如下:

a、漏报对外加工费收入。

b、对外加工中自备原材料,只计算加工费收入,漏掉原材料价值。

c、漏报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d、单价不准确,会对产值造成一定影响。

e、以主营业务收入代工业总产值,尤其是年底集中开发票的企业,前面月份会比实际产值偏小。

f、以工业销售产值代替工业总产值,尤其是产销率不高的企业,会造成比实际产值数据偏小。

(3) 工业总产值数据偏大情况如下:

a、未剔除应交增值税

b、来料加工,计算全价

c、非工业部分计入工业总产值(房地产、商贸)

d、单价不准确

e、中间产品计入产值

f、部分企业存在打捆重复报送

二、工业销售产值

涵义: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的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价值的总价值量。

注意事项:

1、强调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

2、注意与工业总产值的区分。

3、工业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

三、工业出口交货值

涵义:指工业企业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交给外贸部门出口的产品价值,以及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价值。

注意事项:

1)区分出口交货值与海关出口统计。

2)出口交货值小于销售产值。

3)计算时,如果是外汇结算的需要按交易时的汇率折算成人民币。

4)直接出口,按出口价;销售给外贸公司,按外贸公司的收购价计算。

四、产品产量

涵义: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并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实物数量,包括商品量和自用量两部分。

统计原则:

①产品质量标准

②统计时间

③准确度量

注意事项:(1)产品产量统计不包括:a、下脚余料或废料,b、投入生产过程中没有完全消耗掉,而加以回收、提浓,再供本企业自用的原材料,cc、企业从外购进的,未经企业任何加工的工业品,d、用作破环性试验的产品

2)中间产品,计入产品产量,但不得计入产值企业从外购进的,未经企业任何加工的工业品,d、用作破环性试验的产品


规模以上工业财务状况(非成本费用调查单位填报)


一、需要关注的重要指标

01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的内容中,相应删除“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同时将“政府补助”修改为“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

修改依据

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通知》(财会﹝201715号),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应按照经济业务实质,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计入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

指企业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包括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外收入”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02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的内容,相应删除“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营业外支出

指企业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外支出”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03主要指标解释

非流动资产合计

指不能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有持有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工程物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非流动资产”科目期末余额填报。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a贷款和应收款项;b持有至到期投资;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期末余额填报。

 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般情况下,能够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金融资产主要是债权性投资,如企业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固定利率的国债、浮动利率的金融债券等。企业购入的股权投资,因没有固定的到期日,不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确认条件,不能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期末余额填报。

长期股权投资

通常指企业长期持有,不准备随时出售,作为被投资企业的股东,按所持股份比例享有被投资企业权益并承担相应责任的投资。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长期股权投资”项目期末余额填报。

电子设备

指由集成电路、晶体管、电子管等电子元器件组成,应用电子技术(包括软件)发挥作用的设备,包括电子计算机以及由电子计算机组成的机器人、数控或程控系统等。根据会计“固定资产”科目计算填报。

固定资产净值

指固定资产原价减去已提折旧后的净额。它反映企业实际占用在固定资产上的资金数额和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计算公式: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 。

固定资产净额

指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金额。当会计“资产负债表”列示“固定资产净额”项目时,根据“固定资产净额”项目的期末余额数填报;当会计“资产负债表”列示“固定资产”项目,且含义及核算范围与本指标解释一致时,根据“固定资产”项目的期末余额数填报;其他情况,根据会计“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报。

在建工程

指企业在基建、更新改造等方面发生的支出。根据会计“在建工程”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填报。

 无形资产

指调查单位拥有或者控制 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该指标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无形资产”项目的期末余额填报。

软件使用权

指企业研发和购买软件的支出。该指标根据会计“无形资产”科目计算填报。

资产处置收益

指企业出售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金融工具、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除外)或处置时确认的处置利得或损失,以及处置未划分为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及无形资产而产生的处置利得或损失。债务重组中因处置非流动资产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也包括在本项目内。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资产处置收益”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如果“利润表”未设置该项目,填0

1、填报之前准备好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纳税申报表等相关资料

2、数据信息填报完整,指标不重不漏,避免串行,避免报错数位

3、统计报表单位为“千元”,不得出现小数,一律四舍五入取整数

4、统计指标要注意区别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5、关联指标比率要有合理性、逻辑性、匹配性

6、审核说明要详实准确,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