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析



——基于四经普的主要行业发展系列分析报告之六

按照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包括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三个行业大类。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2018年全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共实现增加值551.55亿元,比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2013年)增加了344.9亿元,是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2.7倍,占第三产业10.3%,占生产总值6.5%。占第三产业和生产总值的比重比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分别增加2.72.3个百分点。

一、基本特点

(一)企业法人是市场主体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2018年全市共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17201个,从业人员19.59万人,分别占第三产业单位数量的8.8%和从业人员数量的8.1%

从单位类别看,有企业法人单位16838个,占97.9%,是主要的市场主体形式,比2013年增加13667个,是2013年末的5.3倍;从业人员18.17万人,比2013年末增长70.3%。分别占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的17.5%和从业人员数量的15.0%

1二经普、三经普、四经普单位及从业人员情况

1:单位及从业人员情况(2018年)

(二)从行业看,研究和试验发展发展迅速,人均增加值为三个大类中最高。

2018年,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门类中,研究和试验发展业法人单位数2294家,是2013年的5.4倍,占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13.6%;从业人员2.17万人,实现增加值304.44亿元,占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55.2%,人均增加值为三个大类中最高,达到140.3亿元/万人。

专业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9860家,占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58.6%;从业人员13.69万人,占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75.3%,实现增加值226.81亿元,占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41.1%,但人均增加值只有16.6亿元/万人。

2:各行业主要指标(2018年)

(三)规上单位综合实力强

2018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有规模以上企业单位282个,比2013年增加172个,是2013年末的2.6倍,占该行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7%;从业人员5.81万人,比2013年末增长63.2%,占该行业企业法人从业人员的32.0%。虽然单位数和从业人员的占比不高,但经济规模较大,综合实力较强。2018282家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475.21亿元,资产总计719.97亿元,分别占该行业法人单位的51.2%24.8%

(四)内资占主导地位

2018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有企业法人单位16838家,从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看,西安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主要以内资企业为主,有16777家,占99.6%;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1%,外商投资企业占0.3%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2%,外商投资企业占0.5%

从企业控股情况看,国有控股虽然企业数量少,但企业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资产总计等规模指标在全部企业中的占比均较大。私营企业及其他虽然数量多,但规模和占比均较小。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仅有61家,各项占比均不足2%

3:不同登记注册类型企业法人主要指标(2018年)

(五)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大幅增长

2018年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901.09亿元,是2013年末的2.8倍。负债合计1590.07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28.65亿元,其中,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61.99亿元,占比82.1%

4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六)区域聚集优势明显

13个行政区划来看,城六区有企业法人单位14206家,从业人员15.82万人,分别占全市的84.4%87.1%,其中雁塔区有单位6350家,从业人员7.28万人,分别占全市的37.7%40.1%2018年城六区企业法人营业收入840.67亿元,占全市的90.5%;拥有资产总计2485.33亿元,占全市的85.7%

52018年分区县单位情况

二、规模以上单位情况

(一)2019年总体情况

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科技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单位316个。2019年,316个单位共实现营业收入595.60亿元,有从业人员5.76万人。单位数、人数和营业收入分别占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的18.1%12.3%20.9%

从行业看,规模以上单位主要集中专业技术服务业,占到科技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单位数的84.5%,从业人员的84.5%,营业收入的87.5%,与其他的两个行业相比优势明显。

6:分行业规模以上单位主要情况(2019年)

从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占绝对多数,内资企业308家,占比达到97.5%,港澳台商投资2家,外商投资6家。

从企业控股情况看,国有控股和私人控股的单位较多,占到90.5%。但国有控股单位从业人员数及营业收入均远超私人控股单位,国有控股单位从业人员占到61.6%,营业收入占到78.3%

7:规模以上单位控股情况(2019年)

从区域分布看,雁塔区、碑林区和未央是本行业规模以上单位集中区域,共有239家,占全市的75.6%。另外,从开发区来讲,高新区和经开区是本行业规上单位的聚集区,有150家,占到47.5%

从经营形势看,2019年规模以上科技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单位经营形势一般,营业收入增速9.5%,比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低1.6个百分点。

(二)2020年营业收入情况

2020年,西安市科技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法人单位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分别是50.83亿元、189.16亿元、391.22亿元,同比增长-25.6%9.2%25.1%。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增速低于同期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但随着国内疫情的好转,二季度和三季度增速高于同期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

22020年营业收入增速(%

三、推动我市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西安是国家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和排头兵,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城市,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是国家第九个中心城市,等等,这既为西安构建创新型城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提供了有力的科技引领和支撑,同时也对西安的科技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资运作模式。

政府对科技服务业的财务类政策支持包括三方面:首先,政府在财政上鼓励新兴科技服务企业的发展,可以扩大科技发展金和科技风险金的扶持对象范围,在税收上适当减轻新兴科技服务业和相关从业人员的负担。其次,政府应尝试建立起一种多元的科技服务业投资运作模式,引导健康的民间金融资金参与到科技服务业的运作需要当中去,减小资金链缺乏而导致研究活动失败的风险。最后,由于中小型科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政府还应该就中小型科技服务业企业提出相应的扶持政策,完善相关信息化平台。

(二)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健全机制。

进一步推进和深化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组织并推动高校院所面向我市优势产业开展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支持高校院所开展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产品设计、技术咨询等科技服务活动,支持科研院所创建服务于西安产业发展的工程技术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和技术设计中心;鼓励高校院所与企业开展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的产学研联合体,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鼓励和支持转制科研院所和工程设计院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其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要不断完善人才资助体系和培养制度,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和成长的研究氛围,培养科研工作者的创新精神,激发科研工作者的创新激情,全面提升西安的持续创新能力。多层次、全方位引进国内外优秀科技专业人才,来西安创办或领办各类科技企业和机构,允许各种形式的技术、知识入股。完善科技服务人员的培训体系,鼓励大型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集团建立自己的培训中心,着力把科技服务机构打造成人才孵化器。建立科技服务职业资格标准体系,逐步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使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服务业走上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