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西安市就业形势分析与2021年就业形势展望



——2020年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系列报告之十四

摘要: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给全市就业形势增加了不确定性。但在复杂经济形势和疫情重大冲击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做好援企、减负、稳岗、扩就业各项工作,实现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就业形势企稳向好的发展趋势,稳定了全年就业局势。

一、2020全市就业形势总体承压企稳

过去的一年,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市上下团结一心、砥砺奋斗,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市委市政府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和一系列稳就业、促就业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和带动了就业的稳定发展,就业形势在疫情的影响下保持了总体稳定。在一季度出现大幅波动后,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秩序加速恢复,经济增长逐步回暖,就业局势呈现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

1.城镇法人单位就业局势好于预期

2020年前三季度劳动工资统计看,城镇法人单位就业分规模呈现不同特点。规模以上单位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因受疫情影响经济基本停摆,就业指标同比微弱增长0.1个百分点 ,二季度随着疫情逐步趋缓,就业指标同比增长幅度扩大到1.1个百分点,三季度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恢复以及复工复产节奏进一步加快,就业指标同比增幅进一步扩大到2.4个百分点,总体表现是承压企稳。规模以下抽样调查法人单位就业同比增幅分季度逐步收窄,平均每季度下降1.8个百分点,到三季度降至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中小微企业承压能力较弱,在加上国内外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受疫情影响的程度较大且时间较长。

2.城镇新增就业目标如期实现,总体发展态势稳定

城镇新增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从统计数据看,2020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5.31万人,同2019年的16.12万人相比,减少0.81万人,自2016年以来首次出现下滑趋势,导致就业压力有所上升,主要是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较大。从全年来看,随着稳就业和保就业的积极性因素不断累积,就业局势逐步复苏。另一方面,从五年政策规划来看,已经圆满完成规划中明确的五年完成60万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任务。

3.调查失业率逐步回落,登记失业率有所上升

从失业水平看,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城镇调查失业率自2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逐步抬升,到7月份攀升至全年高点,之后呈逐步下降趋势,到年底回落至正常水平,较高点回落2.1个百分点,年底全省为5.4%,低于全省0.8个百分点,全国为5.2%,低于全国0.6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全年为3.64%,与全省3.63%基本持平,低于全国0.6个百分点,较2019年提升0.34个百分点,较2018年历史低位提升0.38个百分点。两率受疫情影响发生不同程度变化,但均在调控目标范围内,疫情后已回归至正常水平范围。

 4.劳动力市场供求保持动态平衡

劳动力市场供求作为反映就业过程状况的指标,对当期和下一阶段形势具有重要指示性意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全市13个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所属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采集的市场供求数据的分析显示,202014季度,公共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均保持在1.5以上,总体情况是需求大于供给。一季度求人倍率为1.94,由于疫情防控影响,春节后全市广泛开展网络招聘活动,拓宽了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对象覆盖面,求人倍率大幅上升。234季度随着疫情冲击的劳动力市场逐步恢复,求人倍率逐步回归到正常水平。

5.企业用工逐渐趋于稳定

企业作为最重要的就业载体,其经营与用工情况,直接决定就业形势的好坏。从对全市63家规模以上企业逐月跟踪监测数据来看,23月份受疫情影响,企业用工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受冲击最大。4月份及以后,随着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取得成效以及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监测企业用工逐步回暖,同比降幅逐步收窄。从对全市4961家企业景气指数调查以及153家规下工业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由于“用工成本上升、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叠加,部分企业仍然存在“缺工”和“招工难”的现象。

6.就业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就业市场逐步扩大

疫情发生以来,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各项稳就业政策发挥效应和作用。在政策上,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从宏观政策方面、就业社保方面、重点就业群体以及就业服务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援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努力保稳住就业基本盘,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同时,随着全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至20201230日,全市市场主体累计达到243.34万户,比上年增长12.0%12月末,“五上”企业达到8869家,其中,净增927家。为就业的稳定和扩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下一步需要关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目前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尽管全国部分地区在2021年初疫情风险有所上调,随着后疫情时期的科学规范化管控,生产生活秩序稳定恢复,经济发展形势进一步向好,劳动力市场活力会逐步复苏,就业需求同步回升。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就业工作需要关注的问题。

1.就业局势仍面临不确定性

在疫情影响下,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变化,也更加依托网络、平台、数字技术、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企业用工需求,特别是新增用工需求仍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从当前国内、国际疫情发展形势来看,常态化条件下防止疫情反弹的任务仍然繁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生产消费的复苏,生活性服务业恢复较慢,并且行业恢复发展不平衡,餐饮、住宿、旅游、家政、文体等行业恢复仍面临一些困难,仍面临不确定性。

2.行业发展的不均衡性

疫情后常态化防控时期,经济活动进入正常轨道,一些行业获得一定程度的补偿性高增长,一些新生行业、业态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同时也有一些行业企业没能经受住冲击而关停倒闭,被市场淘汰,市场需求结构性增加和减员可能同时出现,部分劳动者面临失业再择业问题,就业市场面临波动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3.2021年全市就业形势展望

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面对疫情的突发及冲击,2020年全市就业局势保持稳定不易。从疫情发生以来就业市场主要指标数据走势看,就业形势与经济发展保持基本一致趋势。在一季度受到疫情重大冲击出现负增长后,我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半年经济增长实现由负转正,前三季度全市经济社会秩序加速恢复,经济增长逐步回稳。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全年经济增速达到5.2%,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为实现就业增长和稳定就业局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随着2020年全市劳动参与率的稳步回升及反超,稳就业保就业各项政策的深入推行,依据劳动工资统计监测数据及全市劳动力资源状况初步预计,2021年全市全社会就业人员将达到675万人左右。但后疫情时期的经济发展模式转换以及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需进一步得到关注。

三、政策建议

针对当前阶段就业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要在已有政策基础上,持续深化和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克服疫情常态化防控对就业产生的不利影响,稳定就业局势,争取拓展新形势下的就业新局面。

一是按照保就业要求,根据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抓住政策窗口,适时进一步出台有利于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支持就业容量大的产业行业优先发展,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增加劳动者收入,提升消费能力,稳定市场需求。

二是针对重点行业、中小微市场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注重“特别行业、特定主体”的专项政策的实施和激发市场活力。针对受疫情影响时间长的餐饮娱乐、交通、旅游、外贸、线下生活服务等行业,特别是承压能力弱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出台针对性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三是继续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强对中小企业和创新企业吸纳毕业生的人才政策扶持,破除不合理的基层单位用人体制机制束缚,拓宽基层就业空间。加强针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就业援助、职业培训。同时,加大兜底保障力度,进一步稳定就业局势。

四是加大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持续推动“双创”,鼓励创业。更加重视劳动者权益保护,建立与灵活就业相适应的劳动工时、劳动报酬、最低工资、安全保障等多样化标准体系,健全依托市场的人力资源共享用工机制,扩大就业创业补贴、各类社会保险、技能提升培训对灵活就业人员的覆盖面,增强灵活就业人员社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