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面貌不断提升

​——“十三五”时期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

“十三五”时期,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谱写西安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机遇期,全力打造“一带一路”创新高地和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全新塑造“品质西安”新形象。这五年,西安以抓项目扩投资为突破,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以提高民生福祉为目标,城市面貌不断提升;以改善营商环境为抓手,投资持续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一、“十三五”投资发展主要成就

(一)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十三五”时期,西安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奋力打造经济发展升级版,投资项目个数不断增加,投资增速稳步增长,投资规模实现长足发展。

从项目个数看:“十三五”时期,全市积极发挥投资对经济稳增长的作用,不断加大重大项目的引进力度,投资规模实现新的跨越。2016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2610个,其中10亿元以上施工项目169个,2017年西安市代管西咸新区后,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施工项目首次超过了3000个,10亿元以上施工项目超过了300个,2020年施工项目达到峰值3571个,其中10亿元以上施工项目增加到427个。2020年施工项目个数及10亿元以上施工项目个数分别较2016年增长了36.8%2.5倍。

1 “十三五”时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个数情况

从投资增速看:“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步入新常态,投资增速稳步增长,对全市经济增长起到了关键支撑。2016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2017年受房地产开发市场预热影响,带动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9%,较2016年提高7.3个百分点,20182019年投资增速开始回落,分别增长8.4%1.1%2020年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统筹抓好各项稳投资工作,重点项目总体加快推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3%。五年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2%2020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比重较2016年提高6.1个百分点。

2 “十三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二)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十三五”时期,西安市产业投资呈现出一、二产业占比下降、三产占比大幅上升的态势。第三产业在基础设施、民生及社会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带动下,得到长足发展。2020年第一产业增速同比下降43.6%,降幅较2016年扩大33.5个百分点,年均下降13.1%2020年第二产业同比增长15.5%,增速较2016年提高27.8个百分点,年均增长3.5%2020年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2.8%,增速较2016年提高21.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9.1%。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1.818.979.3优化到2020年的0.315.684.1

3 “十三五”时期三次产业投资增速(%

(三)工业投资成效显著。

“十三五”时期,全市以百项重点工业项目为抓手,积极推进三星二期二阶段、恒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航天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一期二阶段、高科建材新材料产业园、同力重工专用车制造基地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工业投资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全市工业投资增速较2016年提高27.2个百分点,年均增长3.5%。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较2016年提高34.5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5%

4 “十三五”时期工业及制造业投资增速(%

(四)民间投资活力不断增强。

“十三五”期间,西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涉及企业减负、融资难融资贵及优化营商环境等民营企业关注的7大焦点问题,提出30条具体措施,进一步明晰西安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路和目标,夯实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体系,民间投资活力不断增强。2020年,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7%,较2016年提高13.8个百分点,年均增长6.5%

5 “十三五”时期民间投资增速(%

(五)基础设施投资不断提升。

 “十三五”时期,西安市大力推进内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迎接“十四运”为契机,掀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热潮,轨道交通、“三改一通一落地”、老旧小区改造、5G、全域治水、城市周边配套设施等基础设施不断加快,交通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城市综合交通承载力不断提升,市民出行更便捷。2020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总量是2016年的2.3倍,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较2016年提高4.0个百分点。

6 “十三五”时期基础设施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

一是综合运输体系不断完善。随着西安城市方便快捷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已逐步构建,北客站至机场城际铁路建成运营,地铁5号线、9号线、6号线一期通车,地铁1号、2号线二期、8号线开工建设,西延路与西影路立交全线通车,区域道路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网络等城市基础设施不断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十三五”时期,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年均增长8.1%

二是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不断提升。在幸福林带工程、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改造、北客站枢纽工程、西安地下管廊建设项目、护城河及环城公园综合改造工程、奥体中心周边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开工建设下,拉开了城市框架,增强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十三五”时期,全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均增长19.8%

()补短板力度不断加大。

“十三五”时期,全市加大补齐社会民生领域短板力度,以聚焦“七有”为目标,以“15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为抓手,扎实做好各项民生工作,努力建设幸福西安。

一是教育投资不断扩大。启动教育强市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仅2020年全市在建的高新第一高中新校区、泾河中学、港务区实验(全运村)中学和航天城第二中学等各类学校及教育配套设施项目超过两百个,教育资源得到扩充改善,全年教育投资同比增长1.35倍,较2016年提高149.7个百分点,年均增长48.4%。教育强市建设迈出可喜步伐。

二是卫生水平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加大补齐卫生短板力度,2020年新开工项目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和常宁国际医学中心以及唐城医院住院楼(二期),加之以前年度开工的泾渭新城三甲医院、高新中医医院、国际老年病医学中心等项目,带动全市卫生和社会投资增速加快,2020年卫生投资同比增长30.9%,较2016年提高51.5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9.3%。公共卫生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三是体育投资增添活力。坚持“体育惠民”理念,以建设体育强市为目标,借助“十四运”契机,大力加强体育投资,以奥体中心主场馆为代表的8个十四运比赛场馆先后竣工交付使用。西安国际足球中心、丝路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培训基地、恒大文化旅游城青少年运动中心、西安医学院体育馆及大学生活动中心等一大批惠民体育项目开工建设,不断推动体育设施发展。2020年体育投资同比增长1.2倍,较2016年提高105.6个百分点,年均增长99.6%

四是居民住房不断改善。“住有所居”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三五”期间,西安市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居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住房由生存型向舒适型迈进。从住宅开发类型看,144以上大户型住房需求旺、销售好。2020144平方米及以上住宅销售面积470.31万平方米,较2016年增加191.60万平方,占全市住宅销售面积比重22.5%,提高7.7个百分点。从城镇人均住宅面积看,2016年,全市城镇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3.4平方米/人,201834.4平方米/人,2019年提高到34.8平方米/人。

二、“十三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投资效益下降,高投入低产出困局待解。

从宏观来看,投资效果系数下降。2020年西安市投资效果系数(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所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为0.08,即每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可实现0.08亿元的生产总值,2016年为0.09,呈下降趋势。从微观来看,工业投资回报率下降。2020年西安市工业投资回报率(工业利润总额与工业投资之比)为36.7%,比2016年提高10.5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全市工业投资回报率虽然有所提升,但工业运行仍未摆脱“高投入低产出”的困境。

(二)投资结构问题依然突出。

一是房地产投资占比较高。“十三五”期间,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增长6.6%202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4.4%,占比较2016年提高3.7个百分点。项目投资年均增长2.3%,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5.6%,占比较2016年回落3.7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三五”期间,西安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增速高于项目投资年均增速4.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的提高,与项目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的下降,进一步突出了投资依靠房地产拉动的格局没有变,项目投资发展滞后仍是短板问题。

二是投资增长过度依赖基础设施投资。“十三五”期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23.5%,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 16.3个百分点。2020年基础设施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1.5%,比2016年提高4.0个百分点。从占比上看,基础设施投资占比与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相差无几,实体经济投资仍然欠缺。从实施主体看,90%以上的基础设施投资均为政府投资,民间资本介入基础设施领域占比很低。

(三)民间投资增长动能不足。

“十三五”期间,西安投资领域基本呈现“国有快、民间慢”的局面。国有投资年均增长12.7%,民间投资年均增长7.0%,国有投资较民间投资年均增速快5.7个百分点。2020年,国有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2.6%,占比较2016年提高3.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1.7%,占比较2016年回落5.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疲弱表明总需求仍相对低迷,市场主体投资意愿偏低,投资增长内生动能不足。

(四)到位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十三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中,国家预算资金年均增速1.2%2020年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4.8%,较2016年回落1.6个百分点;国内贷款年均增速12.9%2020年占比9.6%,较2016年提高1.4个百分点;利用外资年均增速26.8%2020年占比4.5%,较2016年提高2.1个百分点;自筹及其他资金年均增速8.0%2020年占比80.9%,较2016年回落2.0个百分点。国家预算资金、国内贷款和利用外资三者合计占比均未超过20.0%,自筹及其他资金占比均在80.0%以上,说明西安市投资到位资金渠道仍然比较单一,融资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投资结构的改善,影响投资的增长后劲。

(五)区域投资差异加大

1、近五成区县投资占比下降。

2020年,13个区县合计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2.0%,占比较2016年回落9.4个百分点。其中,新城、碑林、莲湖、高陵、蓝田、周至等6个区县投资占比均呈回落态势,占全市区县个数46.1%;其余7个区县,除阎良占比持平外,其他区县占比均有所提高。

2、开发区及西咸新区投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

2020年,7个开发区合计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5.9%,占比较2016年提高4.9个百分点。其中,除经开、浐灞占比回落,航空占比持平外,其余4个开发区投资占比均有所提高。2020年,西咸新区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2.1%,占比较2016年提高4.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2020年开发区及西咸新区合计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8.0%,较2016年占比提高9.4个百分点,开发区及西咸新区投资主导地位明显增强,区县投资逐步减弱,区域投资差异进一步加大。

1 “十三五”时期区县、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情况

三、对策建议

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围绕“保持投资平稳增长和结构优化”的思路,积极贯彻落实投资领域发展政策,确保“十四五”顺利开局。

(一)加强重大项目建设和储备,构建投资增长新动能。

投资增长主要依赖项目支撑,尤其是重大项目的支撑。要紧紧围绕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各领域专业规划,超前谋划,把握投资方向和重点,不断完善项目库建设和储备,构建投资增长新动能。

一是强化项目策划。紧紧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航空、汽车、电子通信、新能源产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等主导产业定位和布局,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项目开发建设,带动相关项目的集聚,最终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项目网。

二是加强大项目储备。立足西北唯一的“中心城市”实际,高起点地谋划一批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牵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进招商引资方式,积极争取与大公司、大财团合作,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项目。

(二)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抓住“一带一路”起点城市的优势,把握好“十四五”的战略机遇,借助生产总值过万亿的有力气息,争取国家、陕西省更多的政策支持,积极谋划产业投资结构转型,促进产业升级。

一是站在新起点,加快产业结构改革。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站在新起点,展望新征程,重点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创新为动力,抓好轨道交通装备、航空、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硬质合金材料、有色冶炼精深加工、智能制造等具有核心竞争力产业项目升级,构建新型工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全力促进产业扩规模、优结构、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6+5+6+1”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发展“三个经济”,大力实施创新创业工程。统筹建成城市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打造多元化国际化开发开放平台、构建现代化产业支撑三个经济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原材料、基础零部件、整机和配套产品等重点环节,聚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工程等关键环节,补齐行业短板,通过创新驱动,产业集聚,将西安建设成为辐射全球、全国一流的动力之城。

(三)引导民间投资稳步发展。

“十三五”期间,西安的民间投资仍显不足,应进一步拓展民间投资领域发展,降低准入门槛,提高民间资金参与基础设施投资与重大产业投资领域的比重,为经济可持续性健康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来源。

一是持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先入手,早入手支持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引导商业银行增加民企信贷投放,加大中长期贷款,来满足民企融资需求。

二是统一规范市场准入,切实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领域。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电力、电信等垄断行业和新能源、环保、公共安全等新兴产业领域。开放对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垄断行业、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新建经营性项目,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