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西安统计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西安统计发展和改革

规划纲要

20112015年)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西安城市价值充分兑现和发展加速提升的新阶段,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西安统计事业发展规划,对于积极适应发展形势新变化,实现统计事业服务科学发展和自身科学发展的新跨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十二五”时期西安统计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对“十二五”时期全市统计发展的方向、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作出了重点安排,是未来五年西安统计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的重要依据,是服务《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时代背景

 

一、基础条件

“十一五”时期是西安统计改革、建设和服务全面、协调、快速发展的最好时期。五年来,全市统计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大统计”理念为指导,以提高数据质量为中心,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全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改革、建设和服务取得了显著成绩。

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稳步推进。坚持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作为中心任务。在积极完成国家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任务的基础上,建立了GDP评估工作制度、各专业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办法、区县和开发区主要数据评估制度,开展了统计巡查工作等,增强了数据质量的控制能力;建立了部门统计报表制度和国民经济核算涉及部门数据抄送制度,加强对部门统计的指导、管理和服务;研究建立了具有西安特色的地方统计监测体系,开展了社会、民生、能源、科技、文化产业、服务业和以区县为总体的城乡居民收入统计等,拓展了统计工作领域,统计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统计调查工作成效显著。坚持把圆满完成大型国情国力调查作为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投入产出调查等大型国情国力调查和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劳动力调查等工作,认真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等。积极开展地方专项统计调查,开展了全社会各行业及城乡居民能源消费调查,工业、建筑企业和房地产企业成本费用调查,限额以上服务业重点调查,城市交通、科研院所附属工业生产经营、服务业、文化产业、软件业、旅游业等主要行业重点统计调查和开发区统计调查等20余个专项调查,补充了常规年份统计数据缺失,为“统准统全”奠定了基础。

统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坚持把彰显统计价值作为提升统计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建立了全市统计系统月度和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议制度、统计要情专报制度、领导快报制度、统计预警快速反应机制、统计新闻宣传机制等,形成了以《经济运行监测》、《送阅件》、《统计要情专报》为主的20余种统计产品,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服务各级党委政府决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参与了全市及区县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县域经济考核、节能降耗考核等工作,发挥了统计监督评价作用;建立了社情民意调查反映机制,围绕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了近70项社情民意调查,及时反映了民情民意,搭起了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   

统计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坚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统计工作保障能力的切入点。建成了西安综合经济数据库和全市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实现了国家、省、市、区县、乡街5级联网;完成了涵盖网络改造、数据传输系统升级、网络安全保密升级等信息化扩建工作,推进了无纸化办公,统计工作手段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为适应国家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改变传统工作流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扎实推进。坚持把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提升统计能力的根本。加强区县统计力量,区县统计局增设了普查中心和调查中心;研究制定了《西安市乡(街)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和《考核办法》等,推进了乡街统计规范化建设,截止2010年底,全市全部乡街均成立统计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509名,比2006年增长41%基层统计工作条件、机构、人员、经费等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为提高源头数据质量奠定了基础。

统计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坚持把依法行政纳入统计工作的始终。认真贯彻落实《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以数据质量为重点,扎实组织开展了对全市5829个单位的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立案查处统计违法案件934起,分别是前五年的6倍和2倍;扎实开展统计“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坚持统计“全员执法”理念,健全和完善统计执法责任制及其配套制度;积极贯彻《行政许可法》,加强了统计行政审批、规范性文件管理和政务公开等工作,逐步规范统计行政行为,统计工作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统计队伍建设取得进展。坚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统计队伍建设的宗旨。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抓手,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开展了市局、区县局和乡街(企业)统计人员教育培训10.3万人次,经费投入近300万元;加强统计人员从业资格认证,“十一五”期间共5800多名统计人员获得统计从业资格认证。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积极推动统计文化建设,增强了统计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经过五年努力奋斗,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统计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彰显,统计工作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时代背景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攻坚时期。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计工作,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统计数据,统计需求急剧增加、多样性显著增强,统计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加凸显。同时,统计对象的数量不断扩大,结构更加复杂,变动日益频繁,社会公众保护个体信息的意识持续增强,统计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艰巨。统计工作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全市上下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奋力推进统计改革和发展。

综观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十二五”期间,适应形势需要,弘扬统计服务、专业、诚信的核心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服务是统计工作的宗旨。统计工作成果、统计数据、统计信息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服务对象身上,体现在统计数据的使用环节上和使用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统计数据的使用价值,统计工作者必须竭诚为社会各方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专业是统计工作的标准。统计数据要经受历史和社会实践的检验,完备的统计法律制度,健全的统计标准,统一的基本调查制度,规范的统计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科学的态度和追求客观、捍卫真实的精神,是统计价值理念的首要支柱。更好地实现统计数据的使用价值,统计工作者必须努力提升统计的专业水平,确保数据真实可信。

诚信是统计工作的根本。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统计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前所未有的便利深入到社会的各类用户,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统计不仅为宏观决策服务,而且成为社会公众了解发展、参与管理的重要工具。更好地彰显统计数据的使用价值,统计工作者必须在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信的基础上,依法保护统计调查对象的权益。

综上所述,体现统计核心价值,必须大力强化规范统一,积极实施改革创新,努力推动公开透明。围绕国家统计制度方法改革重点,进一步完善统计法律制度,健全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管理、数据发布等法律规范,建立健全统一的统计操作规范和数据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国民经济核算水平,完善产业统计,创新民生统计,加强社会、科技、资源和环境统计,推进各专业统计改革和创新;健全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发布与解读,提高社会各界获取统计数据的便利度和时效性;提高统计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水平,促进统计信息的共享度;利用多种途径、媒介和方式普及统计知识,不断增加统计工作的透明度,使统计日益融入生活,贴近公众,彰显责任统计、服务统计和科学统计的新理念。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大都市、大统计”理念,充分彰显统计服务、专业、诚信的核心价值,以服务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为目标,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统计能力和政府统计公信力为中心,着力强化规范统一,着力实施改革创新,着力推动公开透明,积极构建组织体系完善、调查制度科学、技术手段先进、法制保障有力、队伍素质过硬的国际化大都市统计体系,为西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统计服务。

二、基本要求

坚持把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作为大都市统计的中心任务。各项统计改革和建设都必须有利于提高统计生产能力、统计管理能力、统计保障能力,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利于增进全社会对统计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坚持把规范统一作为大都市统计的核心要求。着力构建和完善反映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统计标准、统计制度方法和业务流程操作规范体系、统计数据管理规范体系,完善统计法律制度,切实提高统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大都市统计的强大动力。着力构建和完善适应国家统计生产方式转变的统计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研究制定服务业统计、民生统计、可持续发展等薄弱环节的统计制度方法体系,切实保障经济统计更加完善,社会统计极大加强,资源环境统计基础得到加强,政治文明、道德建设等方面的统计调查有所突破。

坚持把公开透明作为大都市统计的重要着力点。着力构建和完善统计数据公布、统计数据解读、统计新闻宣传工作机制,及时公开统计调查制度、数据生产过程,广泛普及统计知识,切实体现责任统计、科学统计、服务统计。

坚持把信息技术作为大都市统计的强有力支撑。着力构建和完善现代信息技术与统计工作高度融合的、性能优良的数据采集、处理、管理系统,逐步实现统计信息标准化、数据通讯网络化、业务管理电子化、信息服务社会化的“四化”建设。

坚持把基层基础作为大都市统计的重要基石。着力构建和完善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统计、开发区统计、民间统计工作机制和管理体系,高度重视和加强乡(街)、村(社区)统计,充实统计力量,健全工作机制,改善工作条件,切实提高基层统计工作水平。

三、发展目标

统计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建成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相适应,全面反映社会与经济、人与自然、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进程,统计制度科学、统计行为规范、统计方法透明、组织体系完善、技术手段先进、法制保障有力、队伍素质优良、服务水平一流的统计体系。在本规划期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建立以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统计为主体,以民间统计为补充,能够覆盖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和独立性,机构健全,职能互补,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的统计组织体系。

——建立以国家统计制度方法为核心,地方制度方法为补充,能够准确反映市情市力,具有对新经济社会现象、资源环境和大都市现代产业群发展快速反应能力的标准统一、指标完备、方法科学的统计制度方法体系。

——建立以国家调查单位一套表统计信息应用系统为依托,能够满足全市各种统计业务工作需要、易于扩展并覆盖全市的统计信息应用与管理体系。

——建立以统计设计、调查、分析、预测专业化为基本要求,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扎实、结构合理的统计人才队伍支撑体系。

——建立以现代化电子应用技术为手段,满足市委市政府、经济体、研究机构和社会公众需要,形式多样,获取便捷的统计服务体系。

 

第三章  深化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创新统计调查制度

 

以积极反映我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为目标,深化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完善产业统计,优化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统计监测,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科学性、适用性和权威性。

一、努力完善统计调查方法

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任务,重点解决以区县、开发区为总体的城乡居民收入、规模以下工业、限额以下批发零售餐饮业、资质以外建筑业、人口变动和劳动力、其他服务业等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和方法问题;紧密跟踪、全面贯彻国家和省统计局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任务,及时推广到区县、开发区;着力解决统计标准变化的数据衔接问题和“企业一套表”模式下应统尽统和统准统全问题,确保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以“应统尽统、统准统全”为目标,全面提高专业统计和部门统计数据质量,为GDP全面下算提供专业支持;完善“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工作制度”,将综合性指标、考核指标、产业增加值以及社会关注度高的指标等纳入评估范围,加大数据质量工作考核力度;完善“数据质量评估办法”,在国家和省统计局的数据质量评估办法框架下,积极探索和研究统计数据逻辑性、匹配性之间的数量关系,切实提高统计数据的协调性;完善全市及分区县、开发区“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测算办法,进一步规范测算工作;积极探索研究统计数据质量全流程监控办法,重点研究建立“企业一套表”模式下数据质量控制工作流程;加强区县、开发区统计业务指导,加强统计调查项目管理,依法开展统计调查,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三、深化开发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

开展开发区在地GDP核算及单位GDP能耗核算工作,逐步实施按年、季频率公布相关数据;在“企业一套表”模式下,建立开发区独立的统计数据采集、审核、汇总、上报工作流程和工作平台;各项普查、大型专项调查、各种抽样调查全面实现开发区独立的统计汇总及抽样推算,各专业均按常规频率公布开发区主要指标统计数据;制定《沣渭新区统计业务工作管理办法》,协调沣渭新区与区县统计业务关系,指导沣渭新区及各开发区开展统计业务工作。

四、健全地方统计监测体系

以全面反映《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为指导,启动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统计监测工作;以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产业体系统计监测研究为契机,充实“五大主导产业”、特色农业等产业统计监测内容,拓展监测范围到区县、开发区;以“转方式、促发展”为主线,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计监测,进一步完善能源消费统计监测;以加强反映民生改善为重点,完善居民幸福指数、民生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等统计监测工作。同时,继续加强宏观经济月度监测,抓好重点工业、商贸和建造业企业以及房地产市场进度监测,及时反映全市经济发展趋势及宏观政策影响。各项统计监测工作要以强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目标,制定科学可行的统计监测方案,明确监测范围和内容,优化监测指标,规范评价方法和调查方法,强化监测分析,提高监测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统计监测工作水平。

五、强化地方统计调查工作

进一步完善部门统计报表制度及部门统计数据抄送制度,认真执行部门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部门统计的管理、指导、沟通和协调,不断提高部门统计数据质量。在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基本规范与职责分工》框架下,协调和指导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各区县推进部门报表制度;围绕城市经济发展特点,选择性地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现代物流业、会展经济、总部经济等调查;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企业、重点单位、重点行业的生产经营、能源消耗和事业发展情况专项调查,重点规范全社会能源消费统计调查;建立“五大主导产业”调查制度,解决在“企业一套表”工作模式下,地方统计调查的立项审批、调查任务的布置安排、调查数据的审核汇总以及数据使用等问题。

六、加强民生统计

加强居民收入和消费调查。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完成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任务,实现城乡住户统一标准、统一方法、统一指标、统一抽样、统一组织。开展贫困监测调查。建立保障性住房统计制度。完善劳动力调查制度,逐步建立满足国家和地方需要的就业统计制度,适时对外公布调查失业率。改进劳动工资统计调查制度,增加反映劳动报酬结构和差异的统计指标,逐步实现统计范围全覆盖。

七、加强人口、社会和资源环境统计

完善人口统计。充分开发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建立以自然人为调查对象的全新的抽样框。认真组织实施好1%人口抽样调查。改进年度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制度。加强社会统计。充分应用部门统计信息资源,提高社会统计资料的收集和传播水平;加强与部门统计的合作,在社会保障、福利状况、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发展方面建立相应指标体系,开展统计调查;逐步实现社会统计范围全覆盖。改进妇女发展纲要和儿童发展纲要监测工作。改进科技统计。逐步形成以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资源清查为基础,经济普查、企业创新调查与年度调查相结合的科技统计周期性调查体系。强化资源环境统计。逐步实施主要资源消耗量和非化石能源消耗量统计制度。建立和实施环境综合统计制度。

 

第四章  实施四大工程,变革统计调查流程

 

按照全国、全省统一部署,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和规范统一的原则,以基本单位名录库为基础,以统计业务应用软件系统为平台,以联网直报系统为手段,切实提高统计调查过程的可控性,全面提升统计能力。

一、完善基本单位名录库

高度重视和加强全市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与管理。坚持“全市统一管理,专业分工协作,市、区(县)、乡(街)分级管理、部门共同参与、信息资料共享”的原则,按照“统一标准、一库在线、分级维护、即时更新”的模式,遵循“不在名录库中的单位不得列入专业统计调查范围”的要求,以经济普查资料为基础,以部门行政记录为依据,以乡镇、街办统计工作站为依托,专业统计联动为保证,统计信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为支撑,采用国家统一的名录库管理维护系统,对全市基本单位名录库实行动态管理。实现与工商、税务、民政、编制、质检等部门按月互换及信息共享。在名录库基础上生成专业字典库,实现名录库信息与各专业字典库信息完全衔接。及时核实企业新增、变更、注销信息,且核实入库率达到80%以上。为夯实统计基础,规范统计调查,提高数据质量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规范统一的企业(单位)一套表制度

制定《西安市“企业一套表”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推进“一个平台、一套表、一个名录库、一个数据中心的“四个一”工程,形成“外网采集、内网处理”、“一级平台、四级监管、多方共享”的统计数据处理实时在线模式。坚持“下级服从上级、专业服从设管”的运行机制,研究制定各专业实施“企业一套表”的基本流程、企业填报工作流程,实现全市数据的采集、审核、处理、上报等业务工作流程与“企业一套表”改革的全面接轨。重点解决“企业一套表”模式下开发区的特殊性问题,以及如何满足地方专项调查问题,确保业务工作分工明确、流程清晰、数据及时、数据不乱。建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设立统计专家咨询组,从数据采集、处理、评估各环节强化质量控制。

三、建成功能完善、统一兼容的业务应用软件系统

按照全国、全省对国家统计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和业务应用软件系统的部署规划和要求,实施能够支持统计设计和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发布以及统计分析,满足普查、常规调查和专项调查需要的国家两个软件系统在我市的部署、培训、推广与应用。开发我市统计综合业务平台与国家软件的接口系统,解决历史数据在两者系统之间的转换与平稳过渡。根据我市的地方统计调查制度需求,在国家软件系统上,实现地方统计调查制度的电子化设计和布置,以及统计数据的统一管理、录入、审核、编辑、汇总等功能的部署应用和推广。

四、建成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联网直报系统

在信息化硬件设施、国家数据采集软件系统和原始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实现调查对象和调查人员通过互联网直接向全国数据管理中心报送原始数据、各级统计机构在线共享的工作模式在我市的部署;同时整合我市现有直报系统的资源,按照地方统计调查任务的原始数据采集需要,实现电子采集器、住户记帐器等电子终端在地方统计调查中的应用。

 

第五章  加强各项统计建设,夯实统计保障体系

 

以维护统计工作有序运转、提高统计效能为重点,加强依法统计,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努力夯实统计基层基础,进一步增强统计保障能力。

一、加强统计法制建设

建立和完善与统计法律法规相衔接、适应我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需要的地方性统计法规和规章,修订《西安市统计管理条例》;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制政府建设的意见》,建立健全统计业务工作、行政许可、检查、收费、处罚等主要行政行为的程序制度;进一步完善统计调查项目管理、统计调查组织实施、统计资料管理和公布、统计监督检查等方面的法律规范;不断完善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坚持政务公开,打造透明统计;建立统计违法行政行为责任追究制度、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加强内部监督和层级监督。

制定并实施好《西安市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扎实推进《统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在各级领导、系统人员、调查对象及社会四个层面的学习宣传。充分发挥司法、监察等部门、新闻媒体的宣传教育优势,使统计法制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增强法制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坚持法制教育与统计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进一步确立广大统计人员尊重科学、求真务实、保守秘密、讲求效率的良好的统计职业形象。

坚持“全员执法、全方位执法”理念,大力推进统计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积极探索设立专职的统计执法队伍,努

力构建市级政府统计专门执法机构和县级统计专职执法人员组成的执法体系;广泛深入地开展综合执法、联合执法、重点行业执法等统计执法检查,研究建立网络条件下统计执法模式,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注重执法检查的工作质量和案卷质量,完善各级统计行政执法案卷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强化统计巡查制度,深化统计行政处罚案件检查工作和行政处罚案卷评审工作;提高统计执法效果,每年曝光一定数量的统计违法案件;建立健全统计部门与纪检监察机关联合办案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形成查办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强大合力。

二、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建设“四大工程”整体规划,紧紧围绕“夯实统计基础,提升数据质量”的主题,以统计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区县、开发区、乡街、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统计数据生产全过程的综合管理与流程控制机制,全面夯实统计基础。

推进区县统计规范化建设。在国家统计局《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基础上,制定《西安市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确保2012年底全部区县统计规范化建设达标,全面提高区县统计工作水平。加大区县对基层统计的业务指导力度,确保“四大工程”在基层得以落实。

深化乡街统计规范化建设。完善《西安市乡街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标准》。鼓励支持各区县统计机构对乡、街统计实行派出管理,稳定乡街专职统计队伍,强化综合统计职能,建立政府统计临时调查员信息库,完善基层统计调查网络。加强乡街以信息化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乡街分专业字典库,做好基本单位名录库延伸到社区的动态维护并拓展应用范围。强化乡街统计业务基础,做到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台账、原始记录、统计报表四规范。拓展乡街统计服务职能,推广发布百姓关注的统计指标”等统计服务产品。

推行开发区统计规范化建设。建立市统计局派驻开发区统计指导员制度,制定并推行《西安市开发区统计工作规范》,建立健全开发区统计工作网络,确保开发区按照“企业一套表”的要求组织协调辖区内统计工作,全面承担辖区内经济、社会事业统计和周期性大型普查任务。

开展部门统计规范化建设。按照“统一管理、协调有力、密切合作、优势互补”的原则,加强和完善政府综合统计对部门统计的业务指导。按照《西安市统计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西安市部门统计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协调部门统计工作,加强统计调查项目管理,促进部门统计数据衔接。加大行政记录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促进部门行政记录向统计数据的有效转换。积极推动部门加强自身统计机构建设,充实部门统计力量,提高对本部门统计工作的组织协调能力,完善调查制度,疏通资料搜集渠道,建立面向全行业的部门统计。

开展企事业单位等调查对象统计规范化建设。规范“一套表”模式下调查对象填报统计数据的工作流程并加强培训和指导。推动规模以上工业、资质内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建立和完善统计台账、原始记录,夯实源头数据基础。坚持普法宣传与执法检查并重的原则,建立诚信统计红黑榜通报制度和统计信用社会监督机制,增强调查对象履行法定义务的自觉性。积极鼓励部分企事业单位通过统计代理等方式依法报送统计资料,加强监督管理。

三、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

市局将按照市电子政务和国家统计局总体规划要求,以满足统计业务和办公自动化需要为目的,依托政务网络、公共服务网络和通讯网络,建立与市政府电子政务网络完全相融合、网络满足国家直报系统要求、小型机承载重要应用系统运行、服务器资源效能充分发挥、网络等级保护由二级升为三级的统计信息网络系统,为统计应用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大力推进区县和开发区统计信息化建设。按照《西安市县级统计工作规范》和统计信息化建设规划要求,区县和开发区在硬件建设、网络建设、应用建设、数据库建设等方面,要制定本单位的统计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工作计划。

市、区县(开发区)两级按照分级建设、分级负担的原则,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完善乡街网络接入,推进网络向重点社区延伸,初步实现企事业单位和住户通过互联网与统计信息应用系统的安全连接。健全统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统计数据灾难备份系统。基本建成基础支撑数据库、专业原始数据库、专业工作数据库、综合应用数据库以及由此派生的发布数据库、分析数据库等主题数据库体系和统计地理信息系统。

 

第六章  推进统计公开透明,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以推进统计公开透明为目标,以打造统计服务品牌为依托,不断丰富统计服务内容,积极创新统计服务手段,强化统计分析功能,加强统计信息宣传,努力增进社会公众对统计的了解和支持。

一、加强宏观经济运行预警,推出统计分析精品

坚持并完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制度。定期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完善会议形式,扩展会议内容,增强对经济运行中苗头性、趋势性问题的敏感度,适时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的政策建议。建立统计分析研究基地,充分发挥和利用西安院校、部门统计分析研究资源,组建基地专家学术委员会;规范管理统计调研项目,以组织开展重点课题研究、专项调查研究为重点,采取招标研究和自主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统计分析研究,形成一批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的课题研究报告和专项调查报告。

二、规范数据使用管理,提高统计工作透明度

加强和完善基础数据资料管理。以“一库一表一平台”为目标,推进以国家制度方法规定的各专业定期报表、年报、专项调查、大型普查等数据为主要内容的国家调查数据库基础建设,和以地方统计制度方法规定的各种监测、调查数据为主要内容的地方调查数据库基础建设,建立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使用的数据存储、整理、共享和公布的数据管理体系和机制。坚持和完善统计信息公开制度。切实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相关规定,主动公开统计标准、统计调查项目、统计调查方法和操作规程,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生产过程的透明度,增强社会公众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认同感。认真做好统计数据诠释解疑释惑工作,对统计数据修订作出必要说明,使社会各界正确理解和使用统计数据。

三、优化政府统计门户网站,打造“市情迅达”服务品牌

以服务社会公众为重点,做好政府统计门户网站建设工作。定期创新版面,丰富网站内容,提高信息时效,增强信息可读性;开展“一站式”统计综合服务,强化信息查询和下载功能;创建“统计论坛”、 “统计在线”服务,增强互动功能;完善“走进统计”等栏目,增强数据解读功能,把网站建成以统计数据库系统为依托,以高速广域网、互联网为支撑的政府统计成果最权威的汇集平台和“市情迅达”的服务平台。建立开通统计信息电话语音智能服务系统,多形式、多渠道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四、创新统计产品,打造“统计快递”服务品牌。

以服务领导决策为重点,创新完善各类纸介质产品,扩展“统计快递”统计产品服务的内涵和外延,扩大“统计快递”影响力,把“统计快递”打造成统计产品的“商标”和统计服务的标志。积极开发电子服务产品。完善统计信息领导内网查询系统,建立统计信息触摸式查询系统,主要信息电子书籍服务系统,重要信息手机短信服务系统,为领导决策提供高效、快捷的统计服务。

五、加强统计新闻宣传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强化宣传舆论导向,大力宣传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及时报道重大统计活动,努力传播统计知识,提高公民统计素养。完善统计新闻宣传工作机制。建立统计舆情监测、汇集和分析制度,系统收集各种媒体对统计工作的报道和评述,加强对网络媒体统计舆情的监测。完善统计新闻发布会制度、新闻通气会制度,不断提高统计新闻宣传水平。

六、做响社情民意调查的品牌

完善社情民意常态化的反应机制,围绕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重大决策、重大活动和公民关注的民生问题组织快速调查和专题调查,提高社情民意调查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科学性;不断提高问卷设计质量,改进调查方法,拓展调查领域,规范调查程序,提高社情民意调查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调查反映机制;积极开展委托调查,扩大社情民意调查的影响力。

 

第七章  实施人才兴统战略,打造高素质统计队伍

 

把人才作为统计发展的第一资源摆在突出位置,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才培养和发展环境,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需要的,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业务过硬、奋发有为的统计人才队伍。

一、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适应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需要,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统计能力和统计公信力为目标,统筹全市统计队伍发展,推进人才队伍结构性建设,改善现有统计队伍知识、专业、年龄、素质构成,形成集统计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及服务、统计执法、综合管理于一体,分类合理、合力强劲、整体素质较高的统计人才队伍。

加强区县、乡街、开发区及部门统计队伍建设。贯彻落实《统计法》及国家、省统计局关于稳定县级统计机构及人员的规定,确保区县统计机构设置和人员力量,进一步加强和指导开发区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到2015年,市、区县、开发区统计部门本科及以上人员达到75%以上,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达到40%以上。落实《西安市乡街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标准》,确保乡街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建立部门统计人员基本信息库,加强对部门统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指导部门充实统计人员力量。

二、创新培训内容和形式

贯彻落实国家统计局《“十二五”时期统计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对统计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和《西安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总体部署,全面加强统计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培训,重点加强对统计制度方法、统计调查技能、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政策法规、统计信息技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现代统计理念的教育培训。继续加强全市统计系统业务培训,继续组织开展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加强统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突破传统培训模式,开展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及区县统计局长“走进名校”专题培训,举办“统计大讲堂”,加强领导干部学习调研,深化干部轮岗交流培训,开展市局与区县、开发区间干部互派挂职交流培训等。

三、完善用人制度和机制

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新机制。坚持以公开招录为主,重点引进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统计设计高技能人才,优化人才队伍专业结构。建立以多专业实践培养为基础,向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统计设计、统计管理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及能力素质评价标准,完善以岗位目标责任为依据、业绩为核心的干部评价机制。完善干部激励机制。统筹人才培养与使用,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机制,强化干部考核结果运用,实行干部退出机制,科学合理使用人才,充分体现人才价值。

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目标,把全市各级统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切实加强思想建设,强化理论武装,不断提高班子及成员个人思想理论水平;切实加强政治建设,加强党性锻炼,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和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坚持反腐倡廉,树立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形象。

本规划纲要是未来五年指导全市统计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市统计局将加强对规划纲要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各区县统计局、“五区一港两基地”统计部门、市局各处室要高度重视,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抓好统计工作、发展统计事业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按照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确保规划纲要切实得到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