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市统计工作要点

 

2017年,全市统计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全省统计工作会议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坚持“应统尽统、颗粒归仓,统准统全、守正出新,统新统快、以变应变”的工作原则,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以运用新技术和大数据为支撑,深化统计改革,加快统计创新,强化统计建设,优化统计服务,为大西安建设和实现追赶超越提供有力保障。

一、以国民经济核算为重点,深化统计制度方法改革。

推进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改革。落实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夯实统一核算基础资料来源。跟进国家核算体系改革进度,认真组织实施好2017年投入产出调查。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编我市土地、林木和水等主要自然资源实物型资产账户。开展派生产业增加值测算和开发区增加值测算。按照《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规定,做好核算和相关统计工作。

实施地方统计报表制度改革。围绕大西安建设,研究制定跨行政区域的地方抽样调查方案。围绕开发区发展定位,建立彰显特色的开发区统计监测制度。

健全“三新”统计调查制度。严格执行“三新”专项统计调查制度,不断完善“三新”统计指标体系、分类目录、综合统计制度及配套调查制度,丰富“三新”等新经济活动统计内容,探索对“幸福产业”的统计。

推进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改革。先行先试,认真开展500万以上以项目在地为原则的财务支出法季度报表试点工作,为全面推行财务支出法投资统计积累经验。做好投资项目核查与管理工作,加强5000万元及以上投资项目联网直报工作,加强对500万元至5000万元投资项目的核查力度,强化对扩大有效投资的统计监测。充分利用发改委项目在线审批平台和财政、税务、建设、房管、教育、水利等部门有关信息,强化比对核实,挖掘投资和房地产项目。

深化能源环境统计改革。配合发改委确定非工业重点耗能单位监测名录,协助建立非工业重点单位能源消费定期监测统计调查制度,指导有关单位开展调查工作。强化节能降耗减碳统计监测工作。开展全市生态补偿机制相关统计工作,推进绿色发展统计监测评价工作。

优化贸易统计。完善城市商业综合体等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调查和监测,提高对消费品市场的分析预判水平。认真做好限额以上企业财务状况统计,加强商贸流通领域效益情况监测。探索利用部门行政记录和应用大数据推算限下总量的可行方案。

完善服务业统计。扩大文化产业统计调查范围,研究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统计调查制度》。抓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入库和数据质量,开展限上服务业月度统计。继续做好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应统纳统。

强化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继续做好“五上”企业入库工作,实时维护更新基本单位名录库信息,全力增量提质。建立各级有关部门联动的准“五上单位”培育和统计监测制度,积极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县开发区做好“个转企、企升规、规上市”的统计服务工作。建立名录库管理质量控制体系,提升名录库管理规范化水平。及时梳理国内外500强企业、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及央企、省属总部在我市的单位情况,对符合我市产业政策的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监测。

二、以推行数据质量责任制为依托,强化数据质量管控。

健全数据质量责任制。落实中央统计改革部署,按照国家、省统计局强化数据质量的要求,建立统计机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专业岗位的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完善统计数据质量齐抓共管、上下联动、部门互动的责任机制和评审机制。

推行统计“阳光评估”。重新修订《专业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办法》,按照专业牵头、处内初评、对象商评、党组审评的评估流程,对区县开发区各专业季度数据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评估”。

加强数据生产全流程管控。严格执行联网直报各项规定,加大对调查对象宣传培训,坚守“四条红线”,确保源头数据真实可靠。建立统计数据督查、巡查、检查工作机制,实施事前、事中、事后三环联审,降低上级部门查询频次。加强数据加工处理方法研究,强化数据偏差分析、历史分析、横向分析和各种综合数据相关性分析,保证数据评估结果的匹配性和逻辑性。

三、以保证质量为前提,扎实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

扎实做好后期入户登记工作。始终坚持入户为基准、质量为基点的工作原则,绝不能因为各种理由造成不入户、慢入户和没入户。圆满完成三农普数据上报。切实加强对三农普登记数据的多级联审,及时发现问题,查遗补漏,纠错改错,高质量完成三农普数据上报工作。积极开展事后质量抽查。研究制定西安市三农普入户调查事后质量抽查方案,认真组织区县(开发区)开展自查与互查工作,全面反映调查成果。全力做好总结评估工作。认真总结三农普入户登记阶段各项工作,对区县开发区入户登记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全力做好三农普数据汇总工作,认真开展对市、县(区)、镇(街)、村农普汇总资料的评估分析。提早谋划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准备工作。

四、以“学习先进,补齐短板”为主线,扎实做好各项统计调查。

开展“找差补短”系列行动。开展城市调研学习行动,学习先进城市做法,结合西安实际补齐短板,提高西安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开展专业会诊行动,分专业、分区县开发区找短板、查弱项、补漏点。开展流程优化行动和规范落实行动,进一步提高统计业务专业化、科学化水平。提升常规统计调查质量。扎实做好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好农业、工业、投资、能源、贸易、服务业、人口、社科、基本单位名录库等领域各项常规统计调查,全面系统反映经济总量、速度、结构、效益的全貌以及各种重大比例关系和发展趋势。提高社情民意调查水平。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部门和区县考核,围绕百姓需求和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挖掘和分析企业景气调查数据结果,全面提升调查工作水平。

五、以“八大产业”统计监测为龙头,建立全新统计监测体系。

建立“八大产业”系列统计监测制度。服务我市深化“八大平台”,发展“八大经济”要求,新建开放经济、先进制造业、特色小镇建设、商贸服务业、金融业、现代农业和绿色发展等统计监测方案,按照新体系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展统计监测,完善现代服务业、非公(民营)经济、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全域旅游、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统计监测,及时反映我市平台、产业发展动态。创新开展新经济统计监测。为及时、准确反映大西安建设进程中各类新经济发展状况,研究建立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现代物流经济、大数据产业等统计监测方案。深化重点企业月度监测。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完善重点企业监测名录,补充重点企业监测指标,强化企业、行业发展的趋势性分析,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微观数据动态情况。

六、以“追赶超越”为导向,优化统计服务方式。

突出“追赶超越”统计服务。开展“151162”(15个副省级城市、11个中心城市、6个重点城市、西安与成都)城市发展指标对比和分析研判,将其月度数据纳入《横向对比资料》,进行月对比、季点评、年分析、单项指标深度研究。建立追赶超越季度点评指标体系。按季度与市级部门共同搜集对标城市16+N发展数据,加工整理并实现最优可视化效果,为全市追赶超越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完善统计“智库”功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大数据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新经济发展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专题分析研究,努力增强统计分析的前瞻性、预警性、时效性,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扎实可靠的统计支撑。

健全产品内容和发布体系。优化统计产品,增加《统计专报》、《统计数据卡片》等新产品,改版《西安经济运行监测》,拓展服务范围。开通西安统计微信,充分利用新媒体进一步丰富统计数据发布形式,扩宽发布渠道。丰富统计信息内容,增加质量、效益、结构、民生、资源、环境和新业态、新模式等数据,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更新更全的统计数据,增强正向引导。

七、以“双随机一公开”为载体,扎实推进统计法治建设。

全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建好覆盖各专业的统计执法骨干库、统计调查对象名录库和摇号系统,全面开展统计数据真实性的“双随机”抽查,及时将“双随机”抽查结果在政府信用平台进行公示,促进诚信统计建设。大力提高依法治统水平。完善统计法规制度,规范统计执法程序,强化统计监督问责。增加统计执法力量,提高统计执法人员素质和装备水平。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严格依法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全面强化统计普法宣传。加大统计普法宣传力度,完善统计普法工作机制,重点做好对党政领导干部、统计人员、统计调查对象等三类人群的统计普法宣传。

八、以大数据应用为驱动,不断推动统计信息化建设。

开展大数据应用研究。通过整合统计系统历史数据、共享部门行业数据、获取挖掘互联网数据、探索与大数据开发公司合作交流等方式拓展完善数据来源渠道,构建丰富的统计大数据源。启动发布库建设工程。积极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发布库建设可行性方案并申报。完成发布库立项、招标及启动工作,制定数据管理和数据发布目录。完善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升级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立普查区边界及地名地址点(建筑物)数据信息、调查对象定位信息的定期维护更新工作机制,积极推进统计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上线OA办公自动化系统,提升统计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九、以部门信息共享为方向,提升部门统计工作水平。

推进部门统计信息共享。着力整合部门统计资源,推进部门间名录库信息共享和调查信息交换平台建设。健全部门统计调查与监测制度。以大西安建设、追赶超越需求为导向,配合部门制定行业、产业统计调查和监测方案,指导部门开展调查,促进部门开展全地区、全行业、全产业统计。完善部门考核办法。开展部门统计深度调研行动,全面掌握部门统计需求及工作难点,建立部门统计巡查与培训机制,完善部门考核办法,提高部门统计能力,提升政府统计整体效能和水平。提高部门统计数据质量。推进在部门统计中优先采用部门行政记录,确保调查对象填报数据的真实准确。增强部门依法提供和发布数据的意识,加强部门独立或与统计局联合开展统计执法,切实提高部门统计数据质量。

十、以统计规范化为抓手,扎实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加强开发区统计。全力支持加强西咸新区统计工作,做好西咸新区统计的工作衔接、数据分劈和大西安数据发布工作。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协调处理镇(街)、区县、开发区之间业务关系,促进业务交流和优势互补,形成工作合力。支持开发区强化园区统计,开展专项统计调查,为开发区建设提供统计保障。

夯实区县统计。围绕经济转型和科技创新带来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信息化和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产业和城市的融合,企业跨界多种经营,开展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工业产品生产、销售、运输,商品销售与服务等全产业链统计,查解产业链上存在的漏报问题。

增强镇街统计。推动镇街做好对辖区各类单位的查找与核实,建立以统计管理台账和电子数据台账为主要内容的镇街统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镇街统计工作的电子化和可视化。利用考核奖励、购买服务等办法,强化镇街统计队伍的专业性和稳定性。

充实社区(村级)统计。探索研究社区统计延伸管理问题。试点开展社区网格化统计,在实行网格化管理的社区,依据网格化现状绘制统计电子调查区域图,对尚未开展网格化管理的社区(村)以主要路段、街面、楼宇等标识绘制责任区域图,及时更新区域、人口、企业等变化情况,实行动态化管理和维护,实现实时动态信息共享。

规范企业统计。修订《西安“企业一套表”调查单位统计工作规范》、《西安“企业一套表”调查单位统计台账》。加强新入库企业、入库项目单位、预备库达标企业的业务培训工作,加大联网直报企业统计业务培训资料的编写和配发力度,提高源头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