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统计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1)

西安统计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1)

未来五年,是我市全力推进大西安建设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建西部经济强市,创西部城市最佳,加快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阶段。编制《西安统计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1)》(以下简称纲要)是统计工作立足于西安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城市发展方式,打造万亿级城市,为大西安建设提供统计保障的重要举措,是未来五年西安统计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的重要依据,是全市统计工作的行动指南。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过去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统计局和陕西省统计局的正确指导下,全市统计系统和广大统计人员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圆满完成各项重大国情国力普查以及常规统计调查和监测,不断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制度方法,着力做好统计调查分析和统计新闻宣传,成功实施统计“四大工程”,大力推进统计改革创新、规范统一、公开透明,切实加强统计法治建设、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统计能力和数据质量不断提高,统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基础性重要作用更加突出。

未来五年,是西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推进大西安建设、实现追赶超越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时期。各级党委政府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社会各界期盼统计部门发布更准更全更快的统计信息。统计工作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一、振兴大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对统计工作提出新要求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自主创新改革示范区、陕西自贸区西安核心区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一大批国家战略在西安叠加实施,西咸新区由西安委托代管,省市共建大西安的力度明显加大,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西安迎来了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期,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发展方式不断创新,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不断提升。这都要求统计制度方法要及时跟进,快速全面反映大西安经济特点和发展成果,而现有的统计制度方法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必须加快建立健全服务大西安发展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统计制度方法体系。

二、实现追赶超越、落实五个扎实对统计工作提出新要求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陕视察,明确提出“追赶超越”科学定位和“五个扎实”新要求,为西安指明了前进方向,标清了前进坐标,是指引西安站在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的行动指南,是指引西安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统计部门必须全面反映“追赶超越”,主动服务,积极跟进,扎实做好季度分析点评、目标责任考核、社情民意调查等数据及分析的提供,服务好、推动好全市“追赶超越”工作。与此同时,与先进城市相比,我市统计工作也面临着基础不够扎实、创新力度不大等薄弱环节,全市统计系统必须牢固树立争先创优意识,加大统计改革力度,优化统计服务方式,提升统计服务效能。

三、拥抱大数据、反映新经济对统计工作提出新要求

当前统计所要揭示反映的客体和面临的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电子商务、微博、微信等与大数据特点相关的商业活动、电子业务等已对政府统计制度方法、统计发布手段提出了现实挑战和改革要求。随着新经济、新业态、新行业模式的层出不穷,跨界、融合、混营等新的生产形式不断涌现,新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现行的统计制度方法滞后于经济社会生活实践,难以客观全面反映新经济全貌和深刻变化。全市统计系统必须转换理念和工作思路,用大数据思维去认识和反映新经济,完善统计调查制度,改进服务手段和方法,增强统计服务的及时性和精准性,满足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需求。

四、中央领导批示、国家多个文件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出新要求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就做好统计工作做出指示批示。2016年,中央深改组印发了《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要求创新和完善统计管理体制,构建统计数据质量全程可控、可追溯、可问责的制度体系。国家统计局就遵循统计工作规律,完善统计法律法规,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健全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强化监督问责,依纪依法惩处弄虚作假行为,积极构建现代统计调查体系做出系统部署和要求。适应统计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全市统计系统和广大统计人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将改革任务落到实处,推进西安统计改革创新迈上新台阶。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国家、省统计改革总体部署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应统尽统,颗粒归仓,统准统全,守正出新,统新统快,以变应变,深化统计改革,推动统计创新,夯实统计基础,提高数据质量,优化统计服务,提升依法治统能力和统计公信力,“干好二五八、服务三六九”,为奋力追赶超越,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提供有力统计保障。

二、发展目标

2017-2021年,西安统计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五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既满足国家、省统计改革发展要求,又符合西安实际、具有大西安特色,调查规范科学、质量严谨可靠、数据运转协调、组织构架合理、技术手段先进、服务水平高效、法律保障有力、队伍素质优良,适应追赶超越和建设大西安要求的现代统计调查体系,干好“二五八”,服务“三六九”,努力实现西安统计“追赶先进、西部一流”的工作目标。

“三六九”内涵

“三”: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GDP过万亿、建好国家中心城市三个目标

“六”:紧盯上述目标,做强西部经济中心、丝路科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构建“三中心二高地一枢纽”等六维支撑体系

“九”:扎实抓好未来五年9项重点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在经济实力、创新活力、开放水平、文化实力、交通枢纽、城市功能、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社会治理9个方面实现明显提升。到2020年,如期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大关,建好国家中心城市。到2021年,全面完成十三次党代会部署的目标任务,工业经济、开放经济、创新能力、民间投资、区县域经济、文化旅游业等重点领域的主要指标分别比2015年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500亿元;进出口总值达到600亿美元;技术市场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专利申请量超过10万件;民间投资达到5000亿;远郊区县经济总量达到3000亿;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2000亿以上,以重点指标翻番促进城市发展质量整体提升。

                  


“二五八”内涵

“二”:改革创新统计制度方法和规范提升专业统计调查两类任务。

“五”:实施名录库建设、发布库开发、大数据应用、新经济统计、法治化建设五项工程。

“八”:构建部门统计、区县统计、开发区统计、镇街统计、社区统计、企业统计、队伍建设、协作共享八维支撑体系。



——建立领域完整、方法科学、反映灵敏、快捷高效的统计调查体系,全面反映大西安建设,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进程。

——建立方法科学、职责清晰、流程规范、监管有力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实现源头数据和统计业务流程控制。

——建立获取直接、手段先进、操作便捷、运行安全的统计数据采集与处理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空间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推进统计生产流程变革。

——建立内容丰富、真实可靠、方式多样、获取便捷的统计服务体系,满足各级党委政府、统计调查对象和社会公众的统计需求。

——建立法律完备、普法深入、执法严格、惩戒有力的统计法治体系,坚持预防、查处和整改相结合,宣传、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全面推进统计法治建设。

——建立信念坚定、业务精通、勤政务实、敢于担当的统计人才队伍体系,为统计改革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为高质量完成统计调查任务提供人才支撑。

三、总体要求

实现2017-2021年统计改革发展目标,要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首要职责,以改革创新为不竭动力,以信息技术为有力支撑,以依法治统为根本保障,以品质统计建设为重点内容,努力做到应统尽统、统准统全、统新统快,全面提高统计工作追赶超越和服务全市追赶超越的能力。

突出党建引领。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落实好“两个责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强化底线思维。严守统计“四条红线”,依法依规开展各项统计调查,坚决防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不断提升统计数据质量。

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统计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新点,创新统计制度方法,提升统计服务能力。

紧扣追赶超越剖析薄弱环节,找准赶超目标,强化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经验,大兴干事文化,提升西安统计的综合实力。

四、主要原则

坚持理念引统。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统计事业发展,处理好服务大西安与构建大统计的关系,处理好统计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关系,处理好把握宏观与微观剖析的关系,加强城市比较分析研究,用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新的举措为追赶超越提供优质高效统计保障。

坚持质量立统。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强化统计工作规范统一,夯实统计基层基础,厚植科学严谨、独立客观、服务奉献的统计文化,严格履行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独立调查、独立报告、独立监督法定职权,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信。

坚持改革兴统。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关于统计改革各项任务,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改革统计调查制度方法,完善统计管理体制机制,深入推进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共建共享,破解制约统计持续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为统计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坚持创新强统。创新统计发展思维,注重运用移动互联网、统计云、大数据技术再造统计生产方式和业务流程,实现统计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快完善统计信息搜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促使创新在统计系统蔚然成风。

坚持依法治统。认真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健全统计法律法规,严格依法组织实施统计调查,依法整治规范统计工作,依法防范惩戒统计违法行为,不断强化全社会统计法治意识。

坚持品质精统。以系统化集成为原则,以科学化管理为目标,以规范化操作为基础,以模块化运作为常态,打造 “品质统计”,在全社会营造学统计、懂统计、用统计的统计生态环境,实现统

计工作全过程的品质化。

品质统计内涵

品质统计是从统计工作全流程入手,打造“管理精细,基础精良,数据精确、服务精准”的品质统计。

l   管理精细:以提升统计工作绩效为目标,围绕统计数据质量这一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强化统计干部责任意识和工作热情,加强内部组织管理与协调合作,营造良好统计文化。

l   基础精良:以夯实统计基础建设能力为目标,强化人才培训,提升基层指导能力,推动部门统计与政府综合统计水平双提升。

l   数据精确:以不断提高数据质量为目标,努力做到应统尽统、统准统全、统新统快。

l   服务精准:以提升统计精准服务水平为目标,建立满足各方需求、内容完整、获取便捷、方式多样、服务高效的统计服务系统,树立服务意识,不断强化预警预测预判服务和统计数据服务。



第三部分  两类任务

一、改革创新统计制度方法

统计制度方法是现行一切统计调查工作开展的根本遵循和基本规范。面对市场经济主体迅猛增加,企业经营多元化,产业发展平台化,跨界、融合、混业经营成为常态等新形势变化,统计工作必须“以变应变、统新统快”,在全面跟进国家制度方法改革要求的同时,切实加快地方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创新步伐。按照调研——解剖——报表——试点——制度——入统的路径和流程,弥补现行制度漏洞,实现“应统尽统、颗粒归仓”的目标。要尽快构建统计众研空间,搭建调研平台,营造创新氛围,孵化制度方法。

(一)推进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改革。按照《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规定做好核算和相关统计工作,改进和完善居民自有住房服务、金融业服务等相关领域核算办法,组织开展房屋租赁市场统计调查;开展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等研发活动统计调查,研究将R&D经费支出计入GDP的核算方法;改进支出法核算办法,研究开展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居民消费支出数据、财政支出数据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居民消费、政府消费的协调性分析;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制定我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制度,探索试编我市土地、林木和水等主要自然资源实物型资产账户;探索研究测算“三新”和新经济增加值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派生性产业工作机制和增加值核算方法;开展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推动我市核算体系与核算方法不断完善。

(二)实施地方统计报表制度改革。围绕追赶超越扩大经济规模,设计反映产业经济发展延伸的统计指标,及时建立地方统计调查制度。围绕大西安建设研究制定跨行政区域的地方抽样调查方案。围绕开发区发展定位建立彰显特色的开发区统计监测制度。围绕城市新经济发展和大数据资料获得,建立相应的地方统计制度。整合完善现行《西安市部门统计报表制度》,积极尝试将部门行政记录纳入部门统计报表制度,规范部门统计数据采集。研究建立《西安市非工业重点单位能源消费统计报表制度》、《外地在西安建筑业企业基本情况统计报表制度》、《西安市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制度》、《西安市军工科研院所统计报表制度》、《文化创意产业统计调查制度》等地方报表制度。推行《西安市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统计监测制度》。

(三)做好两个“国字号”相关统计制度改革。开展军工经济市级统计监测,研究建立军民融合产业统计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军民融合统计调查制度和数据库,客观反映我市在军民融合创新改革成果。推进统筹科技资源调查和监测,建立高新区创新示范区统计监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安模式和经验。

两个“国字号”改革创新

两个“国字号”是指2015年9月,西安被国家确定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西安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国家正式发布的《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将西安等8个区域确定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以建设国家军民深度融合创新示范区和“一带一路”创新中心为目标,授权西安在军民融合创新改革和统筹科技资源创新改革两个方面开展先行先试,并将“试行军民融合统计制度改革”列为改革举措之一。

西安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旨在进一步探索具有时代特征、陕西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和“向西开放”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四)建立地方月度劳动力调查数据质量管理制度。以国家大城市月度劳动力调查方法制度和样本为依托,建立市、区县、街镇、社区(村委会)调查点四级调查组织领导机制,完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规范业务流程和工作规则,拓展人口就业失业调查深度和广度,强化就业失业结构、人员结构、区域性特征等分析,及时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全国正式发布调查失业率打好坚实基础。

(五)创新统计监测方法。加快实现从行业监测向产业、产业链和产业带监测转变,实现从市级层面宏观监测向区县开发区、园区聚集区和大型龙头企业延伸监测的转变,实现从价值量为主、增加值为代表的传统监测向价值量与实物量并重、进度与年度结合、西安与成都对比的全要素统计监测的转变。以行业小类划分为基础,以统计制度七要素为标准,制定规范制式的监测方案,突出统计监测的专业性。以部门为监测和调查主体,配合部门制定监测方案并审批、指导部门开展调查,完成增加值测算,突出统计监测方法的科学性。以现行统计报表指标体系为主体,以部门统计指标为补充,辅之以必要的重点或典型调查数据,辅之以必要的实物量指标,并将调查对象延伸至专业园区和聚集区,突出监测内容的针对性。围绕“聚焦三六九,建设大西安”,研究建立服务地方、数据准确、评价科学的以八大产业统计监测为龙头的监测评价体系,及时全面反映大西安建设进程。

八大平台八大产业

深化开放平台建设,发展开放经济

深化创新平台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深化军民融合平台建设,发展先进制造业

深化金融平台建设,发展金融产业

深化文化平台建设,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深化城市功能平台建设,发展商贸服务业

深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发展民营经济

深化特色小镇平台建设,发展特色经济

八大产业统计监测

新建8个统计监测:开放经济、军民融合、先进制造业、特色小镇建设、金融业、商贸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绿色发展统计监测

完善7个统计监测:现代服务业、非公(民营)经济、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全域旅游、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



(六)创新统计服务方式。建立新的城市对比坐标体系。开展“151162”城市发展指标对比和分析研究,将其月度数据纳入《横向对比资料》,进行月对比、季点评、年分析、单项指标深度研判。建立追赶超越季度点评指标体系。按季度与市级部门共同搜集对标城市16+N发展数据,加工整理并实现最优可视化效果,为全市追赶超越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建立全新的统计服务内容体系。树立“内容为王”的理念,丰富统计服务内容,增加质量、效益、结构、民生、资源、环境和新业态、新模式等数据,为公众提供更新更全的统计信息。建立全新的统计产品发布体系。以统计数据发布库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统计纸媒发布向新媒发布升级转换,开通西安统计微信公众号,灵活运用图解、视频、动漫、展览展示等方式,不断提高统计数据可视化水平。

“151162”城市对比群

15个副省级城市:西安、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武汉、广州、深圳、成都

11个国家中心城市:西安、天津、重庆、沈阳、南京、武汉、成都、杭州、郑州、厦门、青岛

6个重点城市:西安、成都、重庆、武汉、杭州、郑州

2个城市:西安、成都



(七)创新数据评估方式。开展专业统计数据“三公”评估。对区县开发区工业、投资、贸易、服务业、农业、能源、劳资、人口等专业季度统计数据实行公开、公平、公正评估,制定“三公”评估方案,按照专业牵头、处内初评、对象商评、党组审评的评估流程,推行阳光评估。重新修订《专业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办法》,保证评估工作科学严谨、统一规范。强化数据加工处理方法研究,保证数据整理科学合理。强化数据偏差分析、历史分析、横向分析和各种综合数据相关性分析,保证评估结果的匹配性和逻辑性。强化数据质量评估过程管理和监督,全程记录,确保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可追溯、可核查。

(八)创新业务管理模式。工作任务策划要工程化、项目化、清单化,制度方法设计要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统计调查实施要现代化、节点化、责任化,分析研究开展要模块化、协作化、实用化。开展专业会诊行动,分专业、分区县开发区找短板、查弱项、补漏点。开展流程优化行动和规范落实行动,提高统计业务专业化、标准化、科学化水平。开展部门巡访行动和城市调研学习行动,了解情况、掌握动态、学习先进、完善自我。强化工作目标导向,争取国家局、省局专业试点,提升统计业务能力,勇夺国家级、省级专项工作奖项。全面贯彻中央、省关于统计体制改革的意见,建立健全数据质量责任制和问责制,明确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相关责任,建立全覆盖、可追溯、严问责的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体系。

(九)创新统计工作机制。统计工作方式要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完善部门统计考核办法,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帮助部门建立地方统计报表制度,指导部门开展产业统计监测。增强与区县、开发区的业务对接和人员交流,建立完善的西咸新区统计工作对接机制。对未实行行政托管的开发区(园区),健全园区办统计工作,支持开发区建立统计中心,探索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增强统计力量,全面反映开发区发展情况。加强与行业协会、商会的交流合作,为更好地服务党政领导、服务企业发展提供及时准确的统计信息。强化与调查队的配合,扎实做好居民收入调查、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资源共享,探索联合开展专项调查。

二、规范提升专业统计调查

专业统计调查是现行统计业务工作的主体和重点内容。面对新形势特别是大数据的挑战,传统专业统计调查必须围绕“统准统全、守正出新”的基本思路,在规范流程、提高质量、迅速反应等方面努力提升。

(一)农业统计。紧密跟进国家农业统计制度改革,探索农户家庭生产状况直报统计。重视加强农业现代园区统计,真实反映农村经济新业态。省、市、县三级统计部门联合,研究制定农村新型农业合作社的全产业链统计制度。高度重视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质量,加强资料开发利用,编辑出版农业普查年鉴及分析研究成果汇编。探索建立村级农村统计专(兼)职队伍,制定农业统计工作规范,夯实农村统计基础。

(二)工业统计。完善以区县、开发区为总体的规模以下抽样调查方法制度,加强基础工作、组织实施、数据采集与审核及数据质量评估等工作,提高规模以下工业统计数据质量。规范工业企业网上直报数据质量审核流程,加大报表数据的“四比对”,即与上月、上季度、上年、同行业数据比对。加强成本费用调查数据审核,提高工业增加值率的准确性。开展实地核查,严把企业入库、退库关。完善工业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办法,提高工业评估数据的科学性。加强工业领域派生产业、过百亿大型企业、千亿级产业带的统计监测,及时加工整理提供发展数据。

(三)投资统计。跟进国家投资统计改革,开展固定资产投资财务支出法统计试点,执行非金融资产投资调查制度,充分运用其统计结果和部门信息来核实、挖掘投资项目。加强对纳入联网直报投资项目的核查和平台跟踪监测。实现5000万元以下项目数据在线上报。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投资项目在线实时监测。夯实投资统计基础,在国家统计制度基础上增加相关属性指标,重视对属性指标的填报工作,以满足统计监测、服务和评估的需要。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统计。推进建设领域部门信息共享、实现企业和项目基础信息的高效采集、有效归集和充分运用。巩固部门联动机制,强化房管部门网签备案信息使用,改进和完善与部门联合新增建筑业企业入库申报工作。进一步增强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统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力争全市在库统计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分别达到1000家和1200家以上。强化各地对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指标和面积、耗材等实物量指标的统计。完善外地建筑业企业调查工作方法,为增加值核算提供有力支撑。

(五)贸易消费统计。推进新兴商业业态统计改革,做好城市商业综合体等新商业业态的统计调查。探索利用部门行政记录和应用大数据推算限下总量的可行方案。建立开发区限下贸易抽样制度,健全区县限下抽样数据质量评估制度,规范产业活动单位在地统计办法,真实反映流通领域发展状况。进一步做好网上零售统计,提高网上零售数据质量,全面反映全社会网上零售市场的发展。

(六)劳动工资统计。建立覆盖所有行业、特殊区域、重点领域的劳资统计样本库,完善“五下”和私营个体劳动工资统计方法和网报平台,实现对全市劳动工资统计的全覆盖;逐步开展和完善大学生就业及创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特殊群体劳动工资统计;改善重点企业用工、劳动力市场监测方法和内容,强化与部门数据的衔接,围绕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发展和劳动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分析研究。

(七)人口统计。统一公安户籍与常住人口统计调查范围,建立社区(村)人口管理和发布平台,及时采集和反映社区人口变化动态,为第七次人口普查建立良好的统计调查基础;健全社区(村)、乡街、区县和开发区三级人口统计调查和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反映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的统计监测评价体系;强化大数据和现代信息技术在人口调查中的应用,探索通过移动通信数据等开展流动人口监测,全面采用手持移动智能终端入户调查采集数据,提高人口调查数据的准确性。

(八)能源和环境统计。建立地方非工业重点企业能源消费调查制度,配合发改委确定非工业重点耗能单位监测名录,协调建立非工业重点单位监测统计调查制度,指导有关单位开展定期统计调查工作。建立散煤统计调查制度。规范能源企业台账,完善能源消费总量核算方法、能源数据质量控制办法和评估办法。跟进国家分地区资源消费统计监测进展,适时开展西安市资源消费统计监测。强化节能降耗减碳统计监测工作,按季通报全市及区县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加强生态环境统计工作,开展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评价工作。

(九)服务业统计。根据国家统一制度,修订和完善西安市限额以上服务业统计制度,提高统计调查频率,加大数据的开发利用力度。及时跟进国家统计局“三新”统计调查制度,加强对服务业领域新经济的统计研究和调研。探索开展科技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等领域的统计监测。学习研究国家服务业生产指数编制方法。加强电子商务统计,密切跟踪国家统计局电子商务统计制度方法变化,结合西安实际,对电子商务周边行业开展调研,研究完善电子商务统计内容。

(十)社会统计。高度重视、逐步加强社会统计工作力量,提高社会统计工作水平。继续做好妇女儿童发展两个纲要统计监测,探索开展基本公共服务专项调查等社会领域统计调查。按照统计制度变化要求,做好曲江新区、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纳入省级统计范围的过渡衔接。深入加强对社会领域部门统计资料的挖掘利用,丰富社会统计内容。

(十一)研发和创新统计。及时跟进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切实增强研发统计力量,加大数据审核力度,全面提高数据质量,为研发支出纳入GDP核算做好准备。做好企业创新调查的组织协调,加大培训布置、数据审核、数据挖掘等工作力度,及时发布调查数据。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修订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监测,提高统计服务水平。继续加强与科技、工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拓宽交流渠道,丰富数据来源。

(十二)企业景气调查。利用企业一套表平台,做好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六个行业的企业景气调查数据汇总,计算相关的频数指标及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密切关注国家统计方法制度的变化,研究六大行业内部细分行业的景气指数的计算。结合专业统计分析需求,做好行业和企业的景气状况的深度分析,充分发挥景气指数在季度经济活动分析和经济预警分析方面的作用。建立完善企业景气调查历史数据库,提升企业景气调查的公共服务能力。

(十三)社情民意调查。秉持“反映民意、关注民生、汇集民智、服务决策”工作理念,推动民意调查品牌升级,全面提升民意调查水平。完善调查机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电访、面访和网络调查等多渠道结合,报表采集、PDA采集和电话采集等多方式并用,提升调查工作水平;拓宽民意调查领域,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民生领域和城市管理方面的调查,围绕部门、区县考核开展行政效能满意度和区县目标考核满意度等方面的调查,围绕百姓需求开展养老、健康、文化、体育、旅游等幸福产业方面的调查,围绕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实时开展自主调查研究,提升调查服务水平;建立民意调查咨询机制,积极开展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提升调查研究水平;充分利用在校大学生、待业青年、“4050”人员以及劳务市场等资源优势,研究建立相对稳定的访问员队伍,提升调查保障水平。

第四部分  五项工程

未来五年,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统计事业发展的要求,着力实施“五项重点工程”。

一、名录库建设工程

基本思路:利用“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契机,以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为基础,充分和规范化利用部门行政登记记录、大数据和传统报表采集数据以及各项统计调查资料,探索和构建统一完整、不重不漏、信息真实、更新及时、互惠共享的全市有限总体统计名录体系,逐步完善各项统计调查对象均来自于清晰和规范的基本单位、个体经营户和住户名录系统的工作机制。

(一)探索和构建全市统计名录体系。

加强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在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的企业年报告制度以及部门数据,到2020年,基本实现名录库中所有单位数据信息每年全面更新一次,为有关经济分析、GDP核算、政府决策等提供依据。加强部门协作,利用部门行政登记记录、大数据、各项常规调查、专项调查和抽样调查等统计调查结果,对基本单位名录库进行日常性的动态维护,实现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与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在满足各种调查的同时,积极参与国家法人单位库建设,逐步理清企业组织结构,及时更新企业核心指标,进一步完善对企业属性进行人工和智能编码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建立健全“五上单位”预备库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各级有关部门联动的准“五上单位”培育和统计监测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并搭建与之配套的网络平台。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经梳理、核实提供的符合或接近“五上”统计标准的单位实施动态监测。积极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县做好“个转企、企升规、规上市”的统计服务工作,对已经转为企业的个体经营户及时纳入基本单位名录库。对已经达到“五上”统计标准的单位,及时进行申报,尽早纳入国家统计平台,切实提高统计工作的灵敏性和完整性。

探索和构建个体经营户和住户调查基础信息库。以第四次经济普查、第七次人口普查和第三次农业普查为基础,以个体经营户和住户调查、人口抽样调查以及以人为对象的统计专项调查为补充,依托社区(村)统计室(站),理顺工作流程,整合部门行政登记记录,到2021年,探索和构建全市统一、动态更新的个体经营户、住户基本信息库,为以后的各种调查和城市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二)加强名录库的规范化管理工作。

完善统计名录系统普查年份和非普查年份维护更新的工作机制、工作流程和维护日志,建立各种调查单位都来自于名录系统、调查后发现的单位增减和变动情况按时反馈名录库管理机构并实行及时更新的工作制度。加强统计名录系统维护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全市名录系统质量控制制度和专人岗位责任制度,推广调查单位向社区延伸的网格化管理工作经验,强化单位入库和各种统计调查对象的实地核查工作。

(三)名录信息的开发与服务。

及时发布名录信息。集中人才和技术力量,以多维度、广视角的方法,进一步加大名录库资料的开发力度,通过短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向政府和社会发布新产业、新业态以及大西安建设过程中市场主体的动态变化和经营情况,充分发挥名录库的使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跟踪全市一号工程。逐步和周期性的梳理世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连锁100强和新能源、信息网络、新材料、生命科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内营业收入排名前10名的领军企业以及央企、省属总部在我市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单位情况,及时跟踪和关注符合我市产业政策的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进展情况。

理清军民融合企业情况。利用国家军民融合发展的这一兴国之举,摸清我市军转民、民参军企业的基本情况,并通过定期统计监测,及时反映我市企业技术创新所取得的新成就。

提高名录信息服务水平。升级和完善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立普查区边界及地名地址点(建筑物)数据信息和调查对象定位信息的定期维护更新工作机制;积极推进统计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以可视化的方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发布库开发工程

基本思路:以“借鉴提高,向上兼容,体现特色”为基本原则,以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为基本需求框架,建设标准一致、规范统一,与国家、省级数据库相兼容的统计数据管理与发布系统,满足政府管理决策、统计信息共享和社会公共服务“三个层次”的统计数据查询分析需求,实现统计数据整理、发布的自动化。

(一)做好发布库建设的系统设计。深入调研全国统计系统同类产品,在国家和省统计局宏观经济数据库基础上,制定2.0版数据发布库建设方案;以政府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为主要内容,研究确定数据加载入库的指标名称、分组、时期等,制定数据管理和数据发布目录。

(二)拓展基础数据获取渠道。继续深化国家联网直报平台应用,完善“五上”单位数据采集;推广使用西安统计综合数据管理平台采集小微企业、“五下”单位调查、部门统计综合报表等数据;推进使用PDA等移动终端设备、电话访问调查系统开展重点调查、一次性调查的数据采集;协调使用省级联网直报平台收集地方调查数据;研究探索部门行政记录数据、第三方渠道数据的获取和共享渠道。

(三)建立以数据库为主体的信息发布共享平台。按照“规范标准、统一管理、集中存储、全面共享”的原则,探索建立“一库多用、多库合一”的数据发布应用体系,以数据发布库为基础,形成面向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以及各类统计产品的数据输出模式。研究部门主题库的对接应用,提供多部门数据统一共享的数据服务,逐步实现基础数据、综合数据、名录库资料和部门数据等数据资源的集中存储和全面共享,全面提升统计服务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四)健全数据管理与发布工作机制。建立数据管理发布和人力保障规章制度,为数据发布系统的运维管理提供有效的机制保障,提高统计数据资源的管理和共享能力。

发布库开发工程时间进度表

时 间 工作任务 2017年1-6月 完成前期调研,发布库建设可行性方案并申报 2017年7-12月 完成发布库立项、招标及启动工作,制定数据管理和数据发布目录 2018年1-12月 完成系统开发、部署测试上线、人员培训、数据加载等工作 2019年 发布库发布运行



三、大数据应用工程

基本思路:以“总体设计、学习借鉴、先易后难、专业突破”为原则,以统计内部数据为基础,以统计外部数据为补充,加强与高校机构、部门、统计系统、企业和大数据开发公司的交流协作,在大数据建设、挖掘及服务方面进行探索研究,运用大数据思维,改进现有统计工作流程,提升大数据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培养一批具有数据挖掘应用分析能力的专业统计人员。

(一)大数据建设。加快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搭建与大数据发展相适应的理念交流平台、知识提升平台、人才培养平台,提升全市统计系统干部的大数据视野,建设一支具有大数据思维和数据挖掘分析能力的的统计专业化队伍。推动统计数据源建设。通过整合统计系统历史数据、共享部门行业数据、获取挖掘互联网数据、探索与大数据开发公司合作交流等方式拓展完善数据来源渠道,构建丰富的统计大数据源。建立以西安宏观数据库为主体的大数据库体系。建立立足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综合数据库,根据发展需要建设可互补支撑的诸如文化产业、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企业、服务业等多个子应用或监测平台。

大数据有关概念

对政府统计工作而言,大数据是采用多种数据收集方式,整合多种数据来源的数据,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架构高速处理和挖掘、具有高度应用价值和决策支撑功能的数据、方法及其技术集成。

大数据本质上也是数据,因此,数据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联合国统计署大数据工作组初步将统计生产潜在可利用的大数据源分为人类活动、传统业务系统、物联网和机器等生成的数据。我们将目前政府统计可利用的数据源分为以下四类:

统计部门数据:人口、农业、经济三大普查数据,各专业调查数据,专项调查数据,社情民意调查数据,统计监测数据等。

部门记录数据:工商、税务、公安、交通等各类部门行政记录数据。

行业数据: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数据、商会、协会、移动通讯、金融证券等行业记录数据。

第三方数据:来自电子商务平台(如百度、美团、58同城、淘宝等各类网站)数据、互联网公司数据和大数据开发公司数据等。



(二)大数据挖掘。应用大数据辅助调查,探索利用互联网、行业协会、电商企业、移动通信、企业电子记录等数据辅助进行新经济企业、小微企业等新型单位的核实与界定,限下贸易、流动人口监测、成本费用分析等研究。应用大数据辅助分析,在常规监测“五上”单位基础上,调研分析有代表性的小微企业,辅助分析预判,增强时效性、动态性;探索利用网络搜索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数据,建立相关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对宏观经济走势、特色经济趋势、统计舆情等进行分析预测。应用大数据辅助评估。探索将工资收入统计与税务、银行等部门行政记录相结合,评估居民收入、工资、家庭资产等统计数据;探索利用大数据源开发物流、商贸、服务业等行业发展指数。

(三)大数据(产业)服务。全面跟进我市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产业招商引资、技术产品研发、产业集群、政府主导的大数据重点工程等进展情况,深入了解大数据产业链中以基础设施服务为核心的上游企业、以数据挖掘技术为核心的中游企业、以数据终端应用为核心的下游企业的需求和发展特点,为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良好服务,建立大数据产业统计报表制度,开展大数据产业发展统计监测。

四、新经济统计工程

基本思路:以强化统新统快,及时反映我市新经济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为目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新经济活动的业态及表现形式,研究相关领域的行业划分标准,及时跟进相关领域的发展情况,采取“先行先试,以点带面”的方式探索开展新经济统计调查和监测工作,探索测算新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贡献。

(一)“三新”统计。认真组织实施《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专项统计报表制度》。创新“三新”统计调查方法,充分利用部门行政记录、行业协会和 “互联网+”,逐步建立健全大数据下的“三新”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掌握“三新”企业的变化情况。强化“三新”经济研究分析,探索研究“三新”经济的产值、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测算“三新”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时反映“三新”企业规模、效益、结构。以2018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为契机,全面摸清全市“三新”家底,做好单位认定、行业界定、数据测定等工作。对于出现时间较短、总体特征尚不明显的新生事物,尝试采取小型多次“短、平、快”快速调查的方式及时收集信息,进行原始积累和动态跟踪。

“三新”统计范围

2017年2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试行)》(国统字〔2017〕35号)。将“三新”经济活动的范围界定为:现代农林牧渔业、先进制造业、新型能源活动、节能环保活动、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新技术与双创服务活动、现代生产性服务活动、新型生活性服务活动、现代综合管理活动。

(二)总部经济统计。明确经济的统计范围;确定总部经济统计监测涉及主要监测分行业、分内外资、分区县开发区总部经济单位数、资产、营业收入、利润、税金、从业人数等指标;开展将不同企业总部纳入“五上企业”统计的策略研究,开展总部经济统计分析,发布总部经济主要数据。

总部经济的范围和特征

总部的范围包括跨国公司中国总部、中国公司总部或地区型总部及其分支机构和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等。

总部特征 :

l   具有法人资格(或比照法人),企业总部位于西安辖区内

l   单产业法人企业生产经营地与总部分离,且生产经营地在西安市以外

l   多产业法人企业区外营业收入须占总营业收入的30%以上

l   负责区域经营决策和组织协调任务,具有管理、融资、投资、服务功能

l   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

有收入或经济效益产出。



(三)楼宇经济统计。整合各镇街、工商、税收、招商等信息资源,建立区县级楼宇经济信息服务平台,对楼宇资源现状分布、功能定位、经营主体、物管公司,入驻企业的产业结构、经营业态、税收,以及企业进出变动情况等信息实行动态监管。明确楼宇经济调查统计对象和内容,对全市楼宇项目进行摸底调查,研究建立楼宇经济调查统计制度。加强调查结果的使用,强化楼宇经济统计分析和调查数据共享。

楼宇经济调查对象和内容

楼宇经济调查对象为全市区域范围内各种类型的服务业集聚区和商务楼宇,包括商务写字楼、科研楼、闲置厂房、城市综合体等用于商务出租、企业办公的各类楼宇资源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的楼宇和独栋建筑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小洋楼。调查内容为服务业集聚区和商务楼宇的基本情况以及入驻和注册企业的情况。



(四)现代物流经济统计。结合我市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工作,制定现代物流业统计监测制度;建立全面反映全市物流业发展基本状况的单位名录库;采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及时掌握全市物流资源整合效果,物流平台运行状况等信息;利用国民经济行业统计、相关部门统计、财务及行政记录,结合重点企业基础资料,探索物流业增加值测算办法,及时搜集整理全国及各省市的有关物流业统计信息,开展比较分析,为政府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物流业统计监测范围

物流业统计监测范围包括:运输、仓储和综合型物流企业、工业、批发零售贸易业等与物流相关的企业。



(五)特色经济统计。研究制定特色小镇统计监测制度,建立全市特色小镇统计监测(共性)指标体系和监测数据评审、认定工作机制,搭建特色小镇统计数据监测平台,对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和培育对象开展统一监测,为服务全市特色小镇建设,全面反映我市特色经济发展成果发挥数据库作用。督促相关部门及区县开发区落实特色小镇统计力量和工作条件,协助制定地区特色小镇统计监测制度和特色产业统计监测制度,帮助各部门修订或建立与特色经济统计相关的统计调查制度,做好相关统计调查制度的审批和调查监测指导工作,加快反映特色经济增长极和城市发展新动能。

五、法治化建设工程

基本思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决防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批示精神,以规范的统计立法、公开的统计行政职权为依托,通过加强统计法治宣传、强化统计执法队伍建设、推进统计诚信体系建设,提升依法治统,依法行政能力,为统计改革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一)推进地方统计立法进程。在国家出台《统计法实施细则》、《民间统计调查条例》等新法律法规背景下,及时修订《西安市统计管理条例》,出台与新法律法规相适应的地方统计法规或规范性文件,推进地方统计立法进程。

(二)规范行使统计行政职权。向社会公布统计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明确职责、建立统计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及定期清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统计执法、统计监督检查、统计调查项目审批工作流程,依法依规设立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公布统计数据,规范统计行政权力运行。

(三)扎实推进统计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与统计法律法规相衔接、与统计工作新形势相适应的统计管理制度,制定“双随机,一公开”管理制度、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信息公示办法、企业违法 “黑名单”管理制度。完善统计违法惩戒机制,积极推进统计行政处罚信息公开及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公示工作,依法在官方网站公示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积极开展跨部门失信联合惩戒工作,依法推进统计与金融、工商等行业和部门信用信息系统实现交换、共享和应用。

(四)坚决查处统计违法案件。采用约谈、通报、曝光等手段,消除查处统计违法案件“零”区县、开发区统计机构,坚决查处统计违法案件,依法实施统计行政处罚,统一规范统计行政自由裁量,防范数字上的腐败。健全统计弄虚作假举报制度,畅通统计违法监督渠道,及时受理、核实、处理各种统计违法违纪举报线索。完善统计违法案件集体审议制度,案卷评查制度,建立重大统计案件回访制度等;建立统计执法骨干人才库,加强统计执法力量。建立统计执法标准化制度,实现执法流程、人员要求、装备要求标准化。

(五)加强统计普法宣传。制定统计“七五”普法规划,扎实推进《统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在各级领导、系统人员、调查对象及社会公众四个层面的学习宣传。在各级各类统计人员培训中进一步增加统计法治教育比重,认真组织统计开放日、统计法律法规颁布纪念日活动,开展大规模集中普法宣传。不断拓展载体,创新普法模式,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手段,有效增强普法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五部分  八维支撑

紧盯发展目标,加强部门、区县、开发区、乡街、社区、企业统计工作,强化人才保障和协作共享,构建“纵向联动、横向协同”的八维支撑体系。

加强部门统计。牢固树立“大统计”理念,立足服务大西安建设,力促市级各部门及时将西咸新区纳入大西安统计范围;围绕两个“国字号”创新试验、示范区建设,促进部门开展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和“双创”统计调查和统计监测工作;围绕市委、市府确定的追赶超越目标,加大对标城市部门统计指标数据采集和分析力度,提升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相互协同能力;以考核、培训、督查一年“三个一次”为主要抓手,加强对市级各部门统计业务指导和管理,促进部门开展全地区、全行业统计;以《西安市部门统计报表制度》为依托,建立部门统计数据库,开发数据查询平台,突破数据共享瓶颈,推动部门间统计信息共享合作。

加强开发区统计。牢固树立“系统化”理念,以代管西咸新区统计工作之新任务,开发区发展重新定位之新形势,促进各方面提高对开发区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支持配备与开发区发展和统计工作需要相适应的人力,支持开发区加强内部新城(园区)的管理,夯实统计基础,全力解决开发区新经济统计拾遗补缺难点问题;以西咸新区跨行政区划统计工作、开发区托管镇(街)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为着力点,理顺开发区统计管理体制,履行政府统计监督管理职责;鼓励支持开发区开展服务发展战略和发展定位的专项统计调查,为开发区建设提供统计保障;重点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协调处理镇(街)、区县、开发区之间业务关系,促进业务交流和优势互补,形成工作合力,整体提升西安统计工作管理水平。

西安各开发区园区(组团)分布情况

西咸新区(5个):空港新城、沣东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泾河新城

高新区(8个):创业园、软件园、长安通讯产业园、新材料园、环保园、军民融合产业园、草堂科技产业基地、综保区

经开区(5个):中心区、草滩园区、泾渭园区、出口加工区、服务外包产业园

曲江新区(7个):临潼管委会、楼观管理办、大明宫保护办、中央文化商务区、雁翔路文化产业聚集区、曲文投、城墙管委会

生态区(6个):金融园办、商贸园办、总部园办、湿地园办、雁鸣湖园办、世园园办

国际港务区(3个):综合保税区、新丝路电商产业园、国家广告产业园



加强区县统计。牢固树立“专业化”理念,以提高统计源头数据质量为重点,以“上承部署,下固根基,内强素质,外增潜力”为总要求,充分发挥区县统计局在统计系统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力求在统计源头数据惩虚治瞒,新经济统计拾遗补缺上有新突破。重点抓好严防和惩处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行为,解决虚报问题;积极探索核查调查对象瞒而不报的有效措施和方法,解决瞒报问题;围绕经济转型和科技创新带来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信息化和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产业和城市的融合,企业跨界多种经营,开展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工业产品生产、销售、运输,商品销售与服务等全产业链统计,解决漏报问题;围绕新经济,开展重点楼宇、特色街区、特色小镇、产业园区、新型业态和模式典型调查,摸清情况,解决现行核算制度涵盖不全问题,做到应统尽统,颗粒归仓。

区县统计工作要求内涵

上承部署:落实上级统计部门的各项工作部署,完成各项统计调查任务

下固根基:抓好街镇、社区、企业统计体系建设,夯实统计基础

内强素质:提升源头数据采集、审核、查询、分析专业化水平,提升统计调查能力和统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外增潜力:深入调研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和社会分工精细化,涌现出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摸清底子,应统尽统



加强镇街统计。牢固树立“规范化”理念,以普查调查、单位名录库核查、统计网格化管理利用为主要任务,着力解决队伍不稳这一突出问题,发挥好镇街在统计体系中的节点作用,实现无缝统计。做好普查“两员”组织管理,全面入企入户,确保数据统全,加强源头数据审核,确保数据统准、真实可靠。做好对辖区各类单位的查找与核实,对单位的增减变更随时掌握、心中有数,确保及时入库退库。探索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附加统计工作,一方面通过网格区完成统计调查任务,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格区掌握的资源,充实统计调查数据。建立以统计管理台账和电子数据台账为主要内容的镇街统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全过程管理和监督,实现镇街统计工作的电子化和可视化。利用考核奖励、购买服务等办法,强化镇街统计队伍的专业性和稳定性。    

加强社区(村级)统计。牢固树立“动态化”理念,以建立“互联网+统计+网格化”的工作机制为重点,完善社区统计基础设施,推动统计网络向社区延伸,构建国家、省、市、县、乡、社区(村级)“六级”统计网络体系;明确社区统计的地位和责任,社区(村级)统计承担大型普查、基本单位名录库单位核实、专项调查等工作任务,积极对接民政、教育、计生等部门行政记录,建立社区统计信息电子台账和社区工作规范;按照在地统计原则,在实行网格化管理社区,依据网格化现状绘制统计电子调查区域图,对尚未开展网格化管理的社区(村)以主要路段、街面、楼宇等标识绘制责任区域图,及时更新区域、人口、企业等变化情况,实行动态化管理和维护,实现实时动态信息共享;以招聘或委托方式充实社区统计力量,建立社区统计人员培训及管理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社区(村级)统计在统计体系中的神经末梢作用。

加强企业统计。牢固树立“真实性”理念,支持区县、开发区对企业的调查布置、业务培训、数据质量核查、统计执法检查等工作;重点加强新入库企业、入库项目单位、预备库达标企业的业务培训工作,加大联网直报企业统计业务培训资料的编写和配发力度,从源头提高数据质量;修订《西安“企业一套表”调查单位统计工作规范》、《西安“企业一套表”调查单位统计台账》;尝试建立可查询、可管理的网络化企业电子台账,试点推广;定期与重点行业、新兴产业等相关企业的沟通联系,服务企业的统计需求,掌握建设、生产、销售、研发领域企业的第一手资料,为全市宏观经济分析提供及时、客观的企业源头数据。

加强队伍建设。牢固树立“店小二”理念,以落实好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为目标,以“三项机制”为保障,强化干部教育用好“四个抓手”,优化队伍结构建好“人才四库”,突出专业融合组建“四个团队”,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四个意识”,着力培养“全科干部”,打造一支“对党忠诚,勇于担当,干净干事,充满活力”的西安统计铁军。

“全科干部”的要求

“全科统计干部”是指能够快速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新工作状态,具备多学科综合素质,能够独当一面的全才、通才、“多面手”,应当具备以下素质:

l   熟悉党委政府的各项政策:党建理论、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等

l   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统计、经济、金融、法律、管理、新闻宣传等理论知识、多专业统计实践、统计执法能力

l   具备较强的统计分析研究能力:运用大数据思维进行模型构建、评估检验、趋势分析、热点研判等能力

l   熟练操作现代数据处理软件:熟练操作Excel 、SPSS、Eviews、SAS等数据处理软件

l   具备综合的行政工作技能:良好的公文写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服务能力、应急能力

l   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抗压、解压、自我调节能力

4个“四”的内涵

四个抓手:国家“3+N”培训(统计分析与演示、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解读、Excel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技巧和多门专业课程);统计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年培训1900人左右);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年考试200人左右);市局各专业业务培训(年培训3000人左右)。

人才四库:统计从业人员库、统计调查人员库、统计专业技术人才库、统计咨询专家人才库。

四个团队:大数据研究团队、新经济研究团队、数据技术分析团队、统计分析研究团队。

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加强合作协作。牢固树立“共享性”理念,以落实国、省任务和服务地方发展为宗旨,加强统计局、调查队分工协作;以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为重点,加强城市间统计信息交流;以研究建立信息交换传递共享机制和信息存储管理反馈机制为支撑,加强部门数据共享;以大数据和新领域统计数据应用为目标,加强与电商的战略合作;以新经济企业、小微企业等新型单位的核实界定为补充,加强行业协会、商会统计数据应用;以分析研究和统计合作为抓手,加强与高校的协作互动,拓展统计思维,开阔统计视野,提升统计能力,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本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五年西安统计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主要任务。全市各级统计部门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定理想信念,落实好“两个责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统计行风建设。要加强对规划纲要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各区县、开发区、各部门、各专业要高度重视,按照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撸起袖子加油干,确保规划纲要得到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