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市统计工作要点


2018年全市统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统计工作会议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切实强化党对统计工作的领导,以新统计理念践行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统计反映高质量发展,以现代化统计体系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扎实推进统计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加快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强统计研判监测评价,深化统计数据分析解读,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服务全市追赶超越提供优质统计保障。

一、突出重点,扎实做好统计核算。

提升核算质量。完善GDP和非公增加值核算办法,加强部门财务决算和行政记录在年度、季度核算中的使用。修订区县开发区主要指标数据质量评估办法,增加用年报、“四下”以及地方调查数据修正季度数据。开展全市和分区县开发区研发支出资本化计入GDP后历史数据、季度基数等数据修订。做好核算与专业之间主要经济指标和GDP增长情况的衔接和预警预测。继续做好影响GDP数据质量的21项指标因素分析和相关情况通报。各区县开发区要高度重视网报数据质量,及时做好预警测算和分析。

拓展核算领域。建立健全专业联动、上下互动的工作机制,开展民营经济增加值测算。细化非公经济分组,测算开发区非公经济增加值及占比。研究制定新经济增加值核算方案,做好文创、旅游、物流产业等派生产业增加值测算,探索派生经济和派生区域增加值测算办法。

做好投入产出调查。高度重视投入产出调查首次采用联网直报、与“五上”数据关联、新增“新经济”调查内容等变化,认真做好调查布置、培训、辅导企业填报等,按时间节点推进调查工作。各专业要高质量完成调查和审核工作,为GDP核算提供总体框架与核算参数,也为编制全市投入产出表奠定坚实基础。

二、扑下身子,认真做好统计调查。

紧跟国家制度方法改革。做好国家统计局研发统计改革报表试填工作,加大企业调研指导和数据审核力度,提高填报质量。实施计划总投资500万元至5000万元投资项目由现行的形象进度法统计转变为财务支出法统计的改革工作,改进建设领域统计方法。开展“四下”劳动工资季报统计工作,加快形成全口径工资统计方法。推进互联网经济统计,为新经济统计调查和核算打好基础。做好新行业代码的填报工作,健全单位属性。

高质量完成好常规统计调查。在认真组织实施农业、工业、投资、贸易、服务业、能源、基本单位名录等实体经济发展情况常规统计调查的同时,全面加强科技创新统计、现代金融统计和人口人力资源统计工作。各区县开发区、市局各专业要高度重视年报工作,重点关注登记注册类型、企业控股类型、实收资本构成等非经营性指标,提高专业相关指标的匹配性。要高度重视研发支出应统尽统工作,要认真抓好月度、季度统计数据质量,严把企业和项目入库关、审核关。

扎实推进地方统计调查。认真做好开发区统计、重点产业(区域)企业统计、特色小镇统计、金融业财务统计4项新增地方统计调查工作。市局各专业要认真做好相关产业单位属性标识,按季度测算全市、各区县开发区派生产业和区域特色经济相关数据。开展硬科技统计,做好统计调查单位的筛选及企业硬科技比重确定、数据审核、测算评估等工作,全面反映西安硬科技产业发展情况。今年是全省“营商环境提升年”,各区县开发区要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统计工作,精心编制调查企业样本框,扎实开展营商环境统计调查。

全力承接“四下”企业抽样调查。各专业处要按照省统计局要求,加强与调查队相关专业的沟通,从一季度开始全面承接七项“四下”企业抽样调查任务。统筹做好原抽样调查点与新承接国家样本点、“四下”抽样调查与地方报表制度的双衔接,避免出现调查对象重复填报。各区县开发区要争取人力、财力支持,建立辅调员制度,积极抓好组织实施,确保调查工作顺利推进。

三、立足精准,科学开展统计监测。

强化重大战略监测。重点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省县域经济、国际化水平、绿色发展和“双创”统计监测工作。研究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合理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评价方法。加强金融业分类监测,指导高新区、经开区、浐灞生态区开展新金融监测试点,进一步完善我市金融业统计报表制度。

做细派生产业监测。积极开展物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先进制造业、旅游产业、商贸服务业、文化及创意产业等派生产业统计监测。开展“3+1”万亿级大产业和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数据测算。强化从企业端进行监测,通过企业上报数据,掌握了解派生产业的企业(单位)数量、规模等情况。

加大派生区域监测。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配合部门开展特色小镇、自贸区统计监测,建立特色小镇和自贸区单位名录,通过重点调查掌握了解小镇和自贸区内企业(单位)数量、投资、规模、效益、结构及从业人员状况。积极开展科创大走廊、文化大走廊、工业大走廊和开放大通道等派生区域统计监测方法研究,做好区域边界划定,制定监测实施方案。

推进派生经济监测。按照部门主导、统计指导的模式,配合市级部门开展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建立并动态管理民营企业名录。建立开放经济指标体系,开展开放经济监测。开展门户经济、枢纽经济、流动经济等派生经济的统计研究,确定监测分类标准、建立监测指标体系等。各区县开发区要选择具有特色的街区经济、楼宇经济、商圈经济、总部经济、地铁经济等,以解剖麻雀方式开展重点调查,掌握了解企业(单位)数量、规模、数据采集方式及质量,为全市建立相应统计调查制度提供经验。

四、精心组织,全面做好经济普查。

及时组建各级普查机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一次大型国情国力调查,对于摸清我市经济总量和结构、推进2019年GDP统一核算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要及时组建政府主导、统计牵头,部门联动的普查机构,结合西安实际,将教育、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多部门纳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发挥部门行业管理优势,形成普查合力。各区县开发区要尽快组建普查机构,落实普查经费,组建普查“三员”队伍,在以往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基础上,利用社区、市场、楼宇管理人员,增设普查引导员,解决入户难问题。

强化普查宣传。积极探索经济普查宣传新模式,在传统宣传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矩阵等进行广泛而持久的宣传。借助工商、税务、民政、教育、卫生、银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业务办理平台和行业管理资源开展经济普查宣传,切实提高企业普查知晓率,为经济普查营造良好氛围。

扎实做好普查试点。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扎实做好省级、市级普查综合试点,在全市选择2-3个行政区域(含开发区),每个区域选择2-3个街办,对普查进行全流程试点。在完成国家、省试点方案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地图数据、部门数据、大数据等在清查底册、单位核实方面的应用,总结摸索查准查全单位的新路径,为经济普查全面推开积累经验。

全力做好单位清查。单位清查是普查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利用工商、税务、民政、编办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和行业管理备案信息,建立单位清查底册。要科学划分普查区和普查小区,建立主要建筑物数据库。要扎实开展“地毯式”清查,确保每个经济活动区域、每个建筑物内的普查对象不重不漏。要做好单位清查查遗补漏和质量抽查工作,提高单位清查质量。

五、强基固本,全力夯实统计基础。

加强区县统计。加强镇街统计工作站建设,以统计管理台账和电子数据台账为重点,强化镇街统计基础工作和规范化建设,提高源头数据质量。加大企业统计调研,加强企业统计人员业务培训和指导,探索建立本辖区“五上”单位统计规范化管理标准,择优在全市进行推广。借助计生、民政等工作平台建成纵向到村(社区),横向到企业、部门的基层统计网格化管理体系。要结合区域经济特点,深入调查研究,做好特色产业、重点企业统计调查和监测预警,进一步提升分析研判能力。

加强开发区统计。牢固树立开发区统计机构具有与区县统计局完全相同工作权责的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即将出台的《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开发区统计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健全统计机构,充实统计力量,加强与区县统计局工作沟通协作,厘清边界,明晰任务,数据共享,确保大型普查和常规统计调查顺利完成。认真执行《西安市开发区统计监测制度》《西安市重点产业(区域)企业统计报表制度》,尽快完善园区统计工作机制,丰富产业发展特色指标基础数据来源。认真做好新增企业入库,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提高开发区统计数据质量。

加强西咸新区统计工作。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西咸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对西咸新区的统计业务管理和指导,推动西咸新区做好“四下”抽样调查的承接和实施工作,协调处理西咸新区跨行政区划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相关问题。西咸新区统计机构要加强对5个新城、托管镇(街)统计工作站的规范管理,理顺西咸新区、新城、镇街三级统计工作管理机制,全力做好专业统计工作及地方统计调查工作,认真做好新增企业入库、数据采集和数据审核等业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升工作水平。

加强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按照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要求,名录库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一套表”调查单位审批入库工作。按照“一核二校三审”的原则,区县开发区完成新增企业101表的审核校对,市局进行集中审核,准确界定调查对象。扎实做好属性指标的准确填报,加强报告期和基期属性指标比对。借助四经普单位清查,认真梳理达标单位名单,坚持“逢进必查”的原则,确保达标单位及时入库。

六、协作共享,切实加强部门统计。

提高部门统计数据质量。各部门要认真执行《部门统计报表制度》和国家新的行业划分标准,将本部门行业统计调查综合年报资料及时抄送市统计局。按照 “13+1”(即13个区县加西咸新区)新统计口径,实施大西安部门统计工作。依法申报审批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统计调查制度。加强综合统计归口管理,强化数据审核,提高数据质量,避免出现部门向统计机构提供的部分指标数据与省相关部门反馈数据不一致等问题。

加快部门数据共享。各部门要及时提供县域经济监测、自贸区统计、绿色发展、治污减霾、特色小镇监测评价等市委市政府重大统计监测所需的部门数据。围绕省考、市考工作,以及追赶超越“16+N”季度点评,及时提供全市、区(县)、开发区数据,收集整理与之对应的全国、全省及省内市(区)以及成都市和其他副省级城市数据资料。继续推进统计调查实现全部在地口径和行业全覆盖,推进主要统计数据实现分区(县)、开发区。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省营商环境监测评价工作要求,准确提供企业行政记录,认真填报调查表,督导区县开发区下属单位提供监测所需资料。

加强部门统计服务指导。市统计局要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服务和指导,进一步修订完善《部门统计报表制度》,细化考核办法,将部门报表制度执行情况、部门数据主动向市统计局抄报情况、对大西安GDP核算所需部门数据提供和支撑情况纳入部门统计考核范围。做好部门统计工作调研走访、业务培训和督导工作。

七、与时俱进,加快改进统计手段。

探索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加快大数据技术与统计工作的融合,在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管理、新经济领域调查对象查找核实、人口调查、个体经营户调查、餐饮消费、互联网消费、街区经济、城市数据采集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用大数据丰富政府统计数据来源新路径。

全面启动数据发布库建设。借鉴全国统计系统成熟的发布库开发应用经验,以政府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数据为主要内容,结合我市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要求,研究确定数据库的指标、分组、时期等要素,制定数据管理和数据发布目录,尽快实现数据统一管理、灵活查询、及时发布、可视化展示的目标。上半年完成统计数据发布库的建设方案制定,下半年启动招标。

持续推进网络安全和统计云应用。认真贯彻《网络安全法》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规定,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实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备案与测评工作。不断深化统计云应用,用云适配技术拓展西安统计门户网站功能,实现移动智能终端的访问,丰富统计对社会公众的服务手段。用负载均衡技术扩充网络带宽,用VPN技术完善网络体系结构,为统计云应用提供稳定的网络运行环境。用云视频技术保障全市统计视频会议系统的运行与维护,为各类会议和工作交流提供云平台支撑。

八、高质高效,优化提升统计服务。

强化统计分析。把经济运行统计分析作为服务决策的重要内容。开展“百企(部门)调研”活动,围绕产业发展、经济走势、热点难点和苗头性问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专题调研,刊发《每周调研》。建立首席分析师、首席数据师经济形势研判制度,按月度举办分析研判沙龙,组织参与重大课题或主题研究。继续强化重点企业监测,坚持网报期间《统计每日一报》和《统计专报》,与部门联动建立相关指标分析研判制度,做好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系列分析,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打造统计精品。把横向对比分析作为统计服务的重要品牌。以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建立2.0版“16+N”季度点评指标体系,为全市比学赶超服务。开展“改革开放40年”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系列对比分析,编发《西安统计蓝皮书》。开展“升级版”城市比较,围绕15个副省级城市、9个中心城市、西安与成都2市以及“万亿级、准万亿级或规模相当城市”等多维度,开展“1592+X”城市对比,建立省内地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等各类城市群历史数据对比台账,为全市追赶超越提供数据服务。

做优“两微一站”。把微信、微博、门户网站作为统计服务的重要载体,坚持统计新闻宣传的舆论导向,聚焦社会公众和地方领导关切,建立“双首席”统计解读制度,将数据发布和数据解读并重,统计分析、统计调查与统计重大改革、重点工作发布并重,统计业务与统计文化的宣传并重,增强统计自信,放大统计“声音”。开展“改革开放40周年”、“第四次经济普查”、“统计开放日”、“统计法制宣传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建立信息发布与舆情处置引导机制,更加有效引导社会理性预期,为大西安城市形象宣传贡献统计力量。

强化民意调查。把社情民意调查作为统计服务的重要窗口。关注民生“九难”,征集百姓诉求,开展多层次社情民意调查。聚焦重点工作,开展公众满意度调查。围绕经济运行,开展企业景气和消费信心调查。推动“互联网+调查”、“互联网+评议”,打响“12340”社情民意调查品牌。

九、有效监督,全面加强统计执法。

推进统计信用体系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意见》、省委省政府《实施方案》和我市即将印发的《实施办法》,以推进统计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修订统计违法案件集体审议制度、双随机执法检查及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制度等。将双随机检查范围扩大至“四下”抽样调查以及重点产业(企业)调查单位,力争将双随机抽查比例扩大至1.5%。重点加强双随机抽查相关信息采集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及时完成双随机检查信息公示。进一步优化统计工作环境,营造依法统计、诚信统计的良好氛围。

全面加强执法工作。挂牌组建西安市统计执法大队,配备专职统计执法人员,完善统计执法工作机制,实现由“执法人员与专业人员共同执法检查,向专业提供违法线索、执法人员全面承担检查和查处转变”,由“主要查处统计迟报案件,向重点查处‘五上’单位虚报、‘四下’单位瞒报、新增单位拒报等违法案件转变”。创新普法宣传模式,尝试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制作普法宣传动漫、微视频,提高普法宣传效果。

提高基层执法水平。各区县开发区要配备统计执法监督人员,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开发区建立统计执法监督机构,组织业务骨干参加全国统计执法检查证考试,消除部分区县全国统计执法证的空白。加快解决开发区没有执法资格的问题。建立全市统计执法骨干库,完善区县开发区互查统计违法案件工作机制,为提高数据质量提供保障。

十、全面从严治党,打造西安统计铁军

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统计系统要把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紧跟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核心走,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站稳政治立场、把好政治方向、坚持政治原则,做到对党绝对忠诚。进一步强化岗位意识,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改革开放40年宣传活动,自觉做新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践行者。

加强党的领导,提高从严管党治党的科学化水平。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尊崇《中国共产党章程》,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着力加强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不断完善党组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一岗双责”责任清单。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严格规范决策程序,坚决贯彻执行“三重一大”有关规定。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做好干部培养和选拔工作,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提供舞台。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经常性开展“四互”活动,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举一反三,用好巡察成果,以巡察整改为契机,以一抓到底的决心,把中央和省、市委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持续正风肃纪,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力度。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监督执纪,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坚持以上率下,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建立市统计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高度重视重点岗位、重要环节和重点人员廉政风险防控。深入贯彻落实《统计法》和《统计法实施条例》,建立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和问责制,进一步扎紧织密制度的笼子。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执纪全覆盖,严惩腐败零容忍,让党员领导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加强队伍建设,打造西安统计铁军。严格落实西安铁军标准和20条措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五新”战略,以“追赶超越奋进年”为契机,扎实开展大调研活动,推进统计工作改革创新,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统计保障。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后备干部和年轻干部的培养,充分运用“三项机制”,激发干部队伍工作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始终坚持“事不过夜马上办”,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能力素质,努力打造新时代西安统计铁军队伍。